第376章 删减结局的提议
“听说艾伦先生的书在帕利斯十分受欢迎, ”卢恩顿,绅士知识分子俱乐部,欧文和自己的记者小伙伴骄傲地说, “我就知道弗兰西人肯定没见过这种世面。”
虽然地下书籍难以登上正经的报纸杂志,但密切关注帕利斯进展的读者们,此时也各显神通, 首先就是赫尔曼先生,因为他的牵线搭桥, 很容易接收到露西表哥出版社的一手消息,其次, 便是那些家有亲戚在帕利斯的人们,尽管他们没有内部人脉, 但是, 也能从通信中一窥弗兰西的盛况。
“我看留言簿上说, 有不少读者收到了来自帕利斯亲戚的信件,询问‘卢恩顿药方’的事宜, ”欧文分享着他的所见所闻,“希望能够从卢恩顿寄送过去, 还询问艾伦先生的其他书籍——没想到他们的英戈兰语居然那么好。”
“周边商店的生意也很好,”记者小伙伴也分享道,“俱乐部似乎也想在这里开设一个商铺。”
“唔……会有人买吗?”欧文对此表示怀疑,毕竟, 帕利斯和卢恩顿的文化和氛围都不一样,“卢恩顿人可是很讲究体面的。”
“卡牌都能收集了,”记者小伙伴耸了耸肩,“所以他们觉得,还是有利可图的。至于商铺的形式, 估计不会光明正大地开设,而是采取邮购订阅的方式。”
邮购订阅就是让人们根据目录选择商品,通过邮局汇款给商家,然后将商品汇给客户,就和订阅报纸一样,对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来说很是方便,但在城里,就显得麻烦多了,在繁华的街道上,大家总能直接走进商店,方便快捷地买到商品。
所以,邮购这种方式放城里,大多都是购买一些普通商店里找不到的“特别”物品——比如地下书籍。
“看来弗兰西那边应该赚了不少,”欧文感慨道,“不然俱乐部也不会那么眼馋。”
说着说着,小伙伴不忘问道,“话说,你是不是快要毕业了?之后有什么打算吗?”
是的,欧文马上要从大学毕业了,他学习的是大学的传统核心专业:经典文学,按理来说,他应该可以去当教师、作家或者神职人员、公务员,但是……
“艾伦先生的忠实读者,去从事那些职业,那也太奇怪了,”小伙伴腹诽。
“我也不知道,”欧文迷茫地道,“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做什么样的工作。”
尽管欧文家庭算得上富裕——不然他也没法那么大手大脚地花自己的零花钱,但毕竟不是可以躺着吃老本的贵族,工作肯定是需要工作的,他的哥哥已经在帮助父亲打理产业了,自己虽然也有选择的空间,但究竟能做什么,他心里并不清晰。
“确实得好好想想,”欧文叹了口气,转瞬又将这事暂时抛到脑后,“听说《拉维妮娅》下周就要在帕利斯上演了,不知道那边的观众会有什么反应。”
“报纸上肯定会刊登,”小伙伴不以为意地道,对于这种“扬我国威”的事情,戏剧报纸还是会密切关注的,之前《怀特的故事》和《午夜少女》上演的时候,戏剧报纸和杂志就详细转载了帕利斯的报纸评论——都是一些赞美表扬的说辞,也不知道是没有负面评论,还是没有转载过来,但卢恩顿人看得很开心。
但是《拉维妮娅》就不一样了,可以说,这个故事从小说诞生之初,就是在腥风血雨中生长出来的,报纸的批评、读者的抗议、剧院的“糖果雨”……
“验证报纸转载有没有说谎的时机到来了,”欧文开玩笑道,“如果那些转载的报道没有一句骂声,那肯定是卢恩顿的报纸自己写的。”
“我倒想看看弗兰西人被气死的场面,”小伙伴也不禁遐想道,“我要是有钱,都想直接去帕利斯当场观摩了。”
身为观众可以毫无顾虑地看热闹,但对帕利斯歌剧院的经理和爱德华来说,这热闹可没那么好看了。
越发深入了解弗兰西的爱德华已经为《拉维妮娅》担忧了许久,尤其是在这部戏剧所表达的价值观可能与当地社会有所冲突的情况下。在卢恩顿,从上流社会到下层民众,没有人会站在埃德蒙那一边,而在弗兰西,却不一定如此,爱德华真的担心,这部戏剧会激起那些浪荡子们的强烈抗议。
尤其是,浪荡的贵族们可是赛马俱乐部的主要成员,同时也是歌剧院的常客——“他们会不会以为这部戏剧是来嘲讽他们的呢?”
面对爱德华的担忧,经理叹了口气,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这位合作伙伴会有那么多无关紧要的担心,“你到底对弗兰西的花花公子有什么误解?”
不至于,他们真的不至于代入到埃德蒙这种冷酷无情的形象中去。
“你放心吧,”经理安慰道,“如果现实中真有像埃德蒙那样的浪荡子,别说其他贵族,就是他们自己都恨不得第一时间和他划清界限,无论是在戏剧里,还是在现实中,像埃德蒙这种人,最终都该上绞刑架。”
经理思考了片刻,又补充道,“当然,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人,尤其是那些觉得自己能与埃德蒙的行为产生某种共鸣的花花公子,他们会理解甚至认可这个角色。但我相信,当他们看到观众对于埃德蒙的厌恶和憎恨时,最终一定会打消他们的这些念头。你听说过吗?你们那边已经有人把那些道德败坏的人称作‘埃德蒙’了?你看,这就是这部戏最有价值的地方——它能够揭示这种欺骗性人物的真面目。”
这话倒是让爱德华陷入了几天的深思。
虽然经理的分析听起来颇为理性且很有道理的样子,但真正让爱德华重新审视局面的是妹妹的这番话语:“拜托,我们又不是弗兰西人,又不在弗兰西扎根,过几个月就回卢恩顿了。那些浪荡子要是真的抵制帕利斯歌剧院,关我们欢乐剧院什么事?”
不得不说,艾琳娜一出手,直接让他豁然开朗:就是就是,我一个卢恩顿来的巡演剧团,就算《拉维妮娅》惨遭观众抵制又怎么样?我们拍拍屁股就回卢恩顿了,只可惜帕利斯歌剧院——但人家经理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那还担心什么呢?
爱德华心里的沉重一扫而空,心态瞬间放松了不少。
“既然这样,”彻底解放思想的爱德华大胆地向经理提议道,“那我们干脆把埃德蒙上绞刑架的那段结尾去掉吧!直接用埃德蒙向露辛达求婚作为结局!”
经理先是一愣,好像没有反应过来,当他已经懵掉的脑子迟疑地分析出这话的意思,顿时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你在说什么啊?!”
“天啦!”他几乎要尖叫了,“你是不是想搞死我!你想搞死我就直说!没必要绕这么大的弯子!”
爱德华不自觉地离他远了一点,小声地说道,“反正,你不是说,那些浪荡子观众也不会在意。”
经理气得直接爆发了,“你是不是以为我没看过《拉维妮娅》!你以为我不知道埃德蒙上绞刑架的结局是怎么来的吗!你可真敢想啊!这个结局逼得体面的卢恩顿人都上街游行了,你猜猜弗兰西人会闹出多大的乱子!”
众所周知,在这片大陆上,保守内敛的英戈兰人已经算好管的了,弗兰西人平时看似浪漫奔放,但有事那可是真上啊。
爱德华连忙做出一个投降的姿势,弱弱地道,“我也只是想想而已,真要改结局,还是得看你的决定。”
经理的脸色依旧红扑扑的,双手在桌子上猛地拍了一下,怒斥道:“想也不可以!想也有罪!”
“我不想!我不想了!”爱德华立刻安抚道,“我们就按原计划来。”
经理这才慢慢冷静下来,给爱德华扔去一个刀子眼神,显然被他的话吓得气都没消,爱德华意识到情况不妙,只好迅速解囊,邀请经理前往弗兰西最有名的“皇家宫殿”餐厅,试图用一顿美味的饭菜平息经理心头的火气。经过一顿丰盛的晚餐,经理的面色终于缓和了许多。
紧接着,怕爱德华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一般,经理立刻开始马不停蹄的宣传,发传单、邀请评论家……而报纸和杂志也都关注到帕利斯歌剧院的新动向,特别是在《怀特的故事》和《午夜少女》取得了如此巨大成功的情况下,这部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无疑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在强大的宣传力度下,第一周的票被一扫而空,当露西表哥难得放一天假,不用去书展站桩,便看到他的女同事乐呵呵地,准备和闺中密友一起去看《拉维妮娅》,还对他强烈推荐,“虽然是卢恩顿来的戏剧,但你应该没看过吧?”
“确实没看过戏剧,”露西表哥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将剧透的事情说出口,只能旁敲侧击地提示道,“这部戏剧,似乎是个悲剧,你可得带上手帕。”
“当然,”已经有充足的观看欢乐剧院戏剧的经验、在剧院里哭得稀里哗啦的女同事,早就准备好了手帕,“这可是观看欢乐剧院戏剧的必备用品。”
露西表哥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嗅盐也最好带上。”
露西在给自己的信件里,特地描写了女士们生气晕倒的景象,嗅盐一度供不应求。那场景虽然他没亲眼看到,但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望着女同事远去,露西表哥默默在心里祈祷——希望她明天能照常来上班。
虽然地下书籍难以登上正经的报纸杂志,但密切关注帕利斯进展的读者们,此时也各显神通, 首先就是赫尔曼先生,因为他的牵线搭桥, 很容易接收到露西表哥出版社的一手消息,其次, 便是那些家有亲戚在帕利斯的人们,尽管他们没有内部人脉, 但是, 也能从通信中一窥弗兰西的盛况。
“我看留言簿上说, 有不少读者收到了来自帕利斯亲戚的信件,询问‘卢恩顿药方’的事宜, ”欧文分享着他的所见所闻,“希望能够从卢恩顿寄送过去, 还询问艾伦先生的其他书籍——没想到他们的英戈兰语居然那么好。”
“周边商店的生意也很好,”记者小伙伴也分享道,“俱乐部似乎也想在这里开设一个商铺。”
“唔……会有人买吗?”欧文对此表示怀疑,毕竟, 帕利斯和卢恩顿的文化和氛围都不一样,“卢恩顿人可是很讲究体面的。”
“卡牌都能收集了,”记者小伙伴耸了耸肩,“所以他们觉得,还是有利可图的。至于商铺的形式, 估计不会光明正大地开设,而是采取邮购订阅的方式。”
邮购订阅就是让人们根据目录选择商品,通过邮局汇款给商家,然后将商品汇给客户,就和订阅报纸一样,对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来说很是方便,但在城里,就显得麻烦多了,在繁华的街道上,大家总能直接走进商店,方便快捷地买到商品。
所以,邮购这种方式放城里,大多都是购买一些普通商店里找不到的“特别”物品——比如地下书籍。
“看来弗兰西那边应该赚了不少,”欧文感慨道,“不然俱乐部也不会那么眼馋。”
说着说着,小伙伴不忘问道,“话说,你是不是快要毕业了?之后有什么打算吗?”
是的,欧文马上要从大学毕业了,他学习的是大学的传统核心专业:经典文学,按理来说,他应该可以去当教师、作家或者神职人员、公务员,但是……
“艾伦先生的忠实读者,去从事那些职业,那也太奇怪了,”小伙伴腹诽。
“我也不知道,”欧文迷茫地道,“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做什么样的工作。”
尽管欧文家庭算得上富裕——不然他也没法那么大手大脚地花自己的零花钱,但毕竟不是可以躺着吃老本的贵族,工作肯定是需要工作的,他的哥哥已经在帮助父亲打理产业了,自己虽然也有选择的空间,但究竟能做什么,他心里并不清晰。
“确实得好好想想,”欧文叹了口气,转瞬又将这事暂时抛到脑后,“听说《拉维妮娅》下周就要在帕利斯上演了,不知道那边的观众会有什么反应。”
“报纸上肯定会刊登,”小伙伴不以为意地道,对于这种“扬我国威”的事情,戏剧报纸还是会密切关注的,之前《怀特的故事》和《午夜少女》上演的时候,戏剧报纸和杂志就详细转载了帕利斯的报纸评论——都是一些赞美表扬的说辞,也不知道是没有负面评论,还是没有转载过来,但卢恩顿人看得很开心。
但是《拉维妮娅》就不一样了,可以说,这个故事从小说诞生之初,就是在腥风血雨中生长出来的,报纸的批评、读者的抗议、剧院的“糖果雨”……
“验证报纸转载有没有说谎的时机到来了,”欧文开玩笑道,“如果那些转载的报道没有一句骂声,那肯定是卢恩顿的报纸自己写的。”
“我倒想看看弗兰西人被气死的场面,”小伙伴也不禁遐想道,“我要是有钱,都想直接去帕利斯当场观摩了。”
身为观众可以毫无顾虑地看热闹,但对帕利斯歌剧院的经理和爱德华来说,这热闹可没那么好看了。
越发深入了解弗兰西的爱德华已经为《拉维妮娅》担忧了许久,尤其是在这部戏剧所表达的价值观可能与当地社会有所冲突的情况下。在卢恩顿,从上流社会到下层民众,没有人会站在埃德蒙那一边,而在弗兰西,却不一定如此,爱德华真的担心,这部戏剧会激起那些浪荡子们的强烈抗议。
尤其是,浪荡的贵族们可是赛马俱乐部的主要成员,同时也是歌剧院的常客——“他们会不会以为这部戏剧是来嘲讽他们的呢?”
面对爱德华的担忧,经理叹了口气,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这位合作伙伴会有那么多无关紧要的担心,“你到底对弗兰西的花花公子有什么误解?”
不至于,他们真的不至于代入到埃德蒙这种冷酷无情的形象中去。
“你放心吧,”经理安慰道,“如果现实中真有像埃德蒙那样的浪荡子,别说其他贵族,就是他们自己都恨不得第一时间和他划清界限,无论是在戏剧里,还是在现实中,像埃德蒙这种人,最终都该上绞刑架。”
经理思考了片刻,又补充道,“当然,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人,尤其是那些觉得自己能与埃德蒙的行为产生某种共鸣的花花公子,他们会理解甚至认可这个角色。但我相信,当他们看到观众对于埃德蒙的厌恶和憎恨时,最终一定会打消他们的这些念头。你听说过吗?你们那边已经有人把那些道德败坏的人称作‘埃德蒙’了?你看,这就是这部戏最有价值的地方——它能够揭示这种欺骗性人物的真面目。”
这话倒是让爱德华陷入了几天的深思。
虽然经理的分析听起来颇为理性且很有道理的样子,但真正让爱德华重新审视局面的是妹妹的这番话语:“拜托,我们又不是弗兰西人,又不在弗兰西扎根,过几个月就回卢恩顿了。那些浪荡子要是真的抵制帕利斯歌剧院,关我们欢乐剧院什么事?”
不得不说,艾琳娜一出手,直接让他豁然开朗:就是就是,我一个卢恩顿来的巡演剧团,就算《拉维妮娅》惨遭观众抵制又怎么样?我们拍拍屁股就回卢恩顿了,只可惜帕利斯歌剧院——但人家经理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那还担心什么呢?
爱德华心里的沉重一扫而空,心态瞬间放松了不少。
“既然这样,”彻底解放思想的爱德华大胆地向经理提议道,“那我们干脆把埃德蒙上绞刑架的那段结尾去掉吧!直接用埃德蒙向露辛达求婚作为结局!”
经理先是一愣,好像没有反应过来,当他已经懵掉的脑子迟疑地分析出这话的意思,顿时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你在说什么啊?!”
“天啦!”他几乎要尖叫了,“你是不是想搞死我!你想搞死我就直说!没必要绕这么大的弯子!”
爱德华不自觉地离他远了一点,小声地说道,“反正,你不是说,那些浪荡子观众也不会在意。”
经理气得直接爆发了,“你是不是以为我没看过《拉维妮娅》!你以为我不知道埃德蒙上绞刑架的结局是怎么来的吗!你可真敢想啊!这个结局逼得体面的卢恩顿人都上街游行了,你猜猜弗兰西人会闹出多大的乱子!”
众所周知,在这片大陆上,保守内敛的英戈兰人已经算好管的了,弗兰西人平时看似浪漫奔放,但有事那可是真上啊。
爱德华连忙做出一个投降的姿势,弱弱地道,“我也只是想想而已,真要改结局,还是得看你的决定。”
经理的脸色依旧红扑扑的,双手在桌子上猛地拍了一下,怒斥道:“想也不可以!想也有罪!”
“我不想!我不想了!”爱德华立刻安抚道,“我们就按原计划来。”
经理这才慢慢冷静下来,给爱德华扔去一个刀子眼神,显然被他的话吓得气都没消,爱德华意识到情况不妙,只好迅速解囊,邀请经理前往弗兰西最有名的“皇家宫殿”餐厅,试图用一顿美味的饭菜平息经理心头的火气。经过一顿丰盛的晚餐,经理的面色终于缓和了许多。
紧接着,怕爱德华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一般,经理立刻开始马不停蹄的宣传,发传单、邀请评论家……而报纸和杂志也都关注到帕利斯歌剧院的新动向,特别是在《怀特的故事》和《午夜少女》取得了如此巨大成功的情况下,这部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无疑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在强大的宣传力度下,第一周的票被一扫而空,当露西表哥难得放一天假,不用去书展站桩,便看到他的女同事乐呵呵地,准备和闺中密友一起去看《拉维妮娅》,还对他强烈推荐,“虽然是卢恩顿来的戏剧,但你应该没看过吧?”
“确实没看过戏剧,”露西表哥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将剧透的事情说出口,只能旁敲侧击地提示道,“这部戏剧,似乎是个悲剧,你可得带上手帕。”
“当然,”已经有充足的观看欢乐剧院戏剧的经验、在剧院里哭得稀里哗啦的女同事,早就准备好了手帕,“这可是观看欢乐剧院戏剧的必备用品。”
露西表哥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嗅盐也最好带上。”
露西在给自己的信件里,特地描写了女士们生气晕倒的景象,嗅盐一度供不应求。那场景虽然他没亲眼看到,但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望着女同事远去,露西表哥默默在心里祈祷——希望她明天能照常来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