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风靡弗兰西
当莱茵人被来自卢恩顿的书籍震惊得目瞪口呆的时候, 随着口碑的发酵,即便口口文学极为发达的弗兰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样的作品。
弗兰西向来都是最开放的, 上个世纪,在放荡主义的潮流影响下,整个贵族阶层都在享受纵情声色的乐趣。国王身边有着一系列情妇, 名义上都是别人的妻子。在国王的带领下,贵族们也纷纷加入了这一场声色犬马的盛宴。他们每天都在精心研究勾搭要领, 甚至总结出理想情人的标准,争先恐后地追求着别人的妻子和名声显赫的交际花。
与此同时, 贵妇们也不甘示弱,普遍拥有着自己的公开追求者, 大多也是别人的丈夫。
这时候的联姻, 是真正的“用婚姻维系两个家族的利益”, 婚姻只不过是婚姻,并没有爱情的参与。
为了应对社会的需求, 教会甚至设立了一个独特的机构,专门对男性的“能力”进行检查, 将结果公开公布,毫不隐瞒,贵族们争先恐后地去检测自己的能力拿出来炫耀——虽然这个制度在如今早已被废除,成为一段历史的尘埃。
到本世纪, 普通的口口已经满足不了弗兰西的贵族们,药物、鞭笞、以及刺激的口口小说成为了新的潮流和热门话题。
如果说在卢恩顿,贵族们还需要顾及家族的体面和公众形象,那么在弗兰西,这一切都已经放到了台面上。
对弗兰西的上流社会来说, 《梦中奇旅》这类作品的描述似乎还有些过于谨慎了——去掉那层梦境的设定,剩下的不过就是和现实生活别无二致的直白描写而已。
不过,虽然贵族的私生活无比开放,但不得不承认,口口小说文学却并未与之同步发展。原因很简单,开放的只是贵族,社会整体依然保持着一定的道德约束,而且,弗兰西人普遍认为,直接的口口描写十分粗鄙和低俗,诗意的语言、象征性的文字和暗示性的描述,才显得更为高雅,更有深度。
“我们真是错得离谱,”夜里,不知道有多少看过“卢恩顿药方”的帕利斯人感慨,“口口小说要什么高雅和深度!”
“我之前到底在装什么啊?”
书展开始第三天,艾伦先生的现货小说便已经被预订大半了,除了零散的客人,更多的订阅者来自大大小小的书店、塞纳尔河边的众多小书摊、流通图书馆、各大俱乐部……总而言之,从这天起,露西表哥再也不像之前大手大脚、随意挥霍着样书,不得不时时关注库存,计算存货,确保满足需求,生怕出现断货的尴尬局面。
“我之前到底在大方什么啊?”露西表哥不禁自嘲道,“居然把那么多书送了出去,虽然效果确实很好,可现在看看,存货根本不够用啊。”
他那时候可真是太过自信了。想当初,他听说艾伦先生的书在卢恩顿常常出现断货的现象,而那些书只能靠预订,甚至还得等上几个月,那时他只是听了一耳朵,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如今眼睁睁地看着书籍飞速减少,他心里顿时一阵焦虑,忍不住想起了卢恩顿的赫尔曼前辈,明明有前车之鉴,到底是什么给了他自信,觉得艾伦的书不会卖得那么快啊?!
同事们看到露西表哥这么焦虑,也安慰他说:“并不完全是你的错,我们也没想到三部曲会这么畅销。我原本还以为,这种书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稍微受些阻碍呢。”
他们的观点并不无道理。以往从卢恩顿引进的那些正经书籍,往往因为背景和文化的不同,在弗兰西并未获得太大的热度。即便有些书籍在卢恩顿很受欢迎,但一旦到达弗兰西,便没能引起太多的共鸣,很多时候它们只能以少数知识分子的圈子为目标读者群,且销量不高。
即便换成口口小说,他们自己看过,感受过,也难免带着某种刻板的印象,觉得它们在这片土地上可能会“水土不服”。
但实际情况是——
“恐怕比卢恩顿还要受欢迎啊!”计算了一番订货的数量,露西表哥忍不住惊叹道。
这也不难理解,卢恩顿的社会相对保守,口口小说的读者群体就那么多,圈子就那么大,即便能吸引一些圈外的读者,数量也是有限的。而弗兰西,尤其是帕利斯,读者的基数显然要广阔得多,更不用说,来自外国的出版商纷纷涌入,带来了更多的需求和供应。
再加上赫尔曼的小印刷厂与弗兰西最大出版商的印刷能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读者没有买到书籍,进一步给订书数量打了折扣。
因此,露西表哥和团队本着“文化差异”的预期,谨慎地在订货数量上做了一些保守估计,考虑到可能的“水土不服”,还少算了一些。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一巴掌——订货数量的增长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想,简直是杯水车薪。
“必须得开始第二批的印刷了,”露西表哥深吸口气,头疼地道,“卢恩顿的读者有耐心,可以等几个月……帕利斯的读者,让他们等几个月,怕是能把出版社砸了。”
而与此同时,弗兰西有名的口口小说作家,也大多注意到了这几部在书展上颇为流行的作品,而当他们好奇购买一览时,不禁也大受震撼。
“这才是口口文学真正的打开方式,”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在给自己的朋友信里写道,“弗兰西的口口文学完全是误入歧途,口口小说的真正精髓,应该是能够引发读者欲念的细腻描写、情感的挑逗与诱惑,而不是那种通过虐待、鞭笞甚至酷刑来刻画人性,依靠暴力和血腥来换取关注。我们,应该努力将口口文学带回正确的道路上。”
“是的,这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小说,”在回信中,这位朋友也无比激动地写着,“我们不能再继续迷失在□□的折磨和对痛苦的迷恋中了。“
不过,当弗兰西作家后知后觉地准备更改自己的创作方向时,一种全新的、类似“卢恩顿药方”的小说体系,已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弗兰西的市场上。
虽然书展开始还没有几天,许多读者尚未看完一本,但已经被艾伦的书迷得神魂颠倒的读者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寻找与其相关的任何产品,吸血鬼的小书店就这样出现在他们视线中。
这里不仅有一系列仿写的口口书籍、书中提到的小道具、小装饰,连读者心得都出了书,这下,弗兰西人是彻底相信了这些作品在卢恩顿的有名程度——如果没有足够的名气,怎么会有那么多读者总结出如此丰富的经验呢?
《三部曲指南》更是被炒得热火朝天,尤其是关于“情夫”的攻略——要论想要成为情夫的人,弗兰西人可比卢恩顿人多多了,如果说卢恩顿人还有点放不下自己的面子,那弗兰西人根本不带一点犹豫的。
除了想要成为情夫的,一些喜爱攀比的浪子,也在四处搜寻这部书籍。
在私生活混乱的贵族阶级,贵族们就像《绯闻女孩》里的男女主角一样,abcd随机配对,不可避免地,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对比”。
男士们常常炫耀自己在床上的“战绩”,以此彰显自己的魅力和能力,而女士们则不甘示弱,频频提起情人们的“天赋异禀”,似乎她们的情人越是与众不同,她们也就越是能够赢得羡慕的目光。某位伯爵因一夜六次的表现而名声大噪、获得不少贵妇人的青睐,口口小说中的男人更是一天十八次——已经是完全不科学的数字了,由此可见弗兰西贵族们的攀比已经蔚然成风。
而当“卢恩顿药方”来到弗兰西后,攀比逐渐从次数扩展到了姿势和花样,读者们钻研着书中的描写和细节,争取成为这个新“比赛”中的冠军。
由此可见,《三部曲指南》这部记载着读者心得的书籍有多么重要。
“阿尔贝,你的朋友真的不能借我看看吗?”阿尔贝的堂弟央求着他道,“我只需要看一天,一天就够了。”
阿尔贝耸了耸肩,“他说已经有许多人排队借阅了。要真想看的话,建议你让你的仆人去那间书店蹲守,恐怕还会更快一点。”
“那家书店的预订名单比你朋友的排队名单长得多,”堂弟无奈地叹道,转而又问道,“你去过那家店,我是说,你和那家店长有没有什么交情呢?”
“我只去过一次,”阿尔贝扶额苦笑,这时候他确实有些后悔第一次去的时候没有及时预订,当时他觉得自己拥有足够的本钱和经验,没必要购买一部口口小说的周边商品,现在想买已经完全买不到了,“能有什么交情?再说,那家店已经换了一个店长了。”
是的,雷金纳终于从苦海中解脱了,伯克利的人马调查完贝克夫人的事件之后,便及时接替了雷金纳的职位。
由于店面太小,想要购买的客人太多,博尔德已经打算将店面扩大一些,或者,开个分店。
“总不能让客人们在外面排队吧,”博尔德叹道,“这样还有什么隐秘可言呢?”
艾琳娜听到这个消息,顿时一阵无语。
她真没想到这家吸血鬼们随手开的小店,竟然要做成连锁的了。
弗兰西向来都是最开放的, 上个世纪,在放荡主义的潮流影响下,整个贵族阶层都在享受纵情声色的乐趣。国王身边有着一系列情妇, 名义上都是别人的妻子。在国王的带领下,贵族们也纷纷加入了这一场声色犬马的盛宴。他们每天都在精心研究勾搭要领, 甚至总结出理想情人的标准,争先恐后地追求着别人的妻子和名声显赫的交际花。
与此同时, 贵妇们也不甘示弱,普遍拥有着自己的公开追求者, 大多也是别人的丈夫。
这时候的联姻, 是真正的“用婚姻维系两个家族的利益”, 婚姻只不过是婚姻,并没有爱情的参与。
为了应对社会的需求, 教会甚至设立了一个独特的机构,专门对男性的“能力”进行检查, 将结果公开公布,毫不隐瞒,贵族们争先恐后地去检测自己的能力拿出来炫耀——虽然这个制度在如今早已被废除,成为一段历史的尘埃。
到本世纪, 普通的口口已经满足不了弗兰西的贵族们,药物、鞭笞、以及刺激的口口小说成为了新的潮流和热门话题。
如果说在卢恩顿,贵族们还需要顾及家族的体面和公众形象,那么在弗兰西,这一切都已经放到了台面上。
对弗兰西的上流社会来说, 《梦中奇旅》这类作品的描述似乎还有些过于谨慎了——去掉那层梦境的设定,剩下的不过就是和现实生活别无二致的直白描写而已。
不过,虽然贵族的私生活无比开放,但不得不承认,口口小说文学却并未与之同步发展。原因很简单,开放的只是贵族,社会整体依然保持着一定的道德约束,而且,弗兰西人普遍认为,直接的口口描写十分粗鄙和低俗,诗意的语言、象征性的文字和暗示性的描述,才显得更为高雅,更有深度。
“我们真是错得离谱,”夜里,不知道有多少看过“卢恩顿药方”的帕利斯人感慨,“口口小说要什么高雅和深度!”
“我之前到底在装什么啊?”
书展开始第三天,艾伦先生的现货小说便已经被预订大半了,除了零散的客人,更多的订阅者来自大大小小的书店、塞纳尔河边的众多小书摊、流通图书馆、各大俱乐部……总而言之,从这天起,露西表哥再也不像之前大手大脚、随意挥霍着样书,不得不时时关注库存,计算存货,确保满足需求,生怕出现断货的尴尬局面。
“我之前到底在大方什么啊?”露西表哥不禁自嘲道,“居然把那么多书送了出去,虽然效果确实很好,可现在看看,存货根本不够用啊。”
他那时候可真是太过自信了。想当初,他听说艾伦先生的书在卢恩顿常常出现断货的现象,而那些书只能靠预订,甚至还得等上几个月,那时他只是听了一耳朵,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如今眼睁睁地看着书籍飞速减少,他心里顿时一阵焦虑,忍不住想起了卢恩顿的赫尔曼前辈,明明有前车之鉴,到底是什么给了他自信,觉得艾伦的书不会卖得那么快啊?!
同事们看到露西表哥这么焦虑,也安慰他说:“并不完全是你的错,我们也没想到三部曲会这么畅销。我原本还以为,这种书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稍微受些阻碍呢。”
他们的观点并不无道理。以往从卢恩顿引进的那些正经书籍,往往因为背景和文化的不同,在弗兰西并未获得太大的热度。即便有些书籍在卢恩顿很受欢迎,但一旦到达弗兰西,便没能引起太多的共鸣,很多时候它们只能以少数知识分子的圈子为目标读者群,且销量不高。
即便换成口口小说,他们自己看过,感受过,也难免带着某种刻板的印象,觉得它们在这片土地上可能会“水土不服”。
但实际情况是——
“恐怕比卢恩顿还要受欢迎啊!”计算了一番订货的数量,露西表哥忍不住惊叹道。
这也不难理解,卢恩顿的社会相对保守,口口小说的读者群体就那么多,圈子就那么大,即便能吸引一些圈外的读者,数量也是有限的。而弗兰西,尤其是帕利斯,读者的基数显然要广阔得多,更不用说,来自外国的出版商纷纷涌入,带来了更多的需求和供应。
再加上赫尔曼的小印刷厂与弗兰西最大出版商的印刷能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读者没有买到书籍,进一步给订书数量打了折扣。
因此,露西表哥和团队本着“文化差异”的预期,谨慎地在订货数量上做了一些保守估计,考虑到可能的“水土不服”,还少算了一些。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一巴掌——订货数量的增长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想,简直是杯水车薪。
“必须得开始第二批的印刷了,”露西表哥深吸口气,头疼地道,“卢恩顿的读者有耐心,可以等几个月……帕利斯的读者,让他们等几个月,怕是能把出版社砸了。”
而与此同时,弗兰西有名的口口小说作家,也大多注意到了这几部在书展上颇为流行的作品,而当他们好奇购买一览时,不禁也大受震撼。
“这才是口口文学真正的打开方式,”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在给自己的朋友信里写道,“弗兰西的口口文学完全是误入歧途,口口小说的真正精髓,应该是能够引发读者欲念的细腻描写、情感的挑逗与诱惑,而不是那种通过虐待、鞭笞甚至酷刑来刻画人性,依靠暴力和血腥来换取关注。我们,应该努力将口口文学带回正确的道路上。”
“是的,这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小说,”在回信中,这位朋友也无比激动地写着,“我们不能再继续迷失在□□的折磨和对痛苦的迷恋中了。“
不过,当弗兰西作家后知后觉地准备更改自己的创作方向时,一种全新的、类似“卢恩顿药方”的小说体系,已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弗兰西的市场上。
虽然书展开始还没有几天,许多读者尚未看完一本,但已经被艾伦的书迷得神魂颠倒的读者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寻找与其相关的任何产品,吸血鬼的小书店就这样出现在他们视线中。
这里不仅有一系列仿写的口口书籍、书中提到的小道具、小装饰,连读者心得都出了书,这下,弗兰西人是彻底相信了这些作品在卢恩顿的有名程度——如果没有足够的名气,怎么会有那么多读者总结出如此丰富的经验呢?
《三部曲指南》更是被炒得热火朝天,尤其是关于“情夫”的攻略——要论想要成为情夫的人,弗兰西人可比卢恩顿人多多了,如果说卢恩顿人还有点放不下自己的面子,那弗兰西人根本不带一点犹豫的。
除了想要成为情夫的,一些喜爱攀比的浪子,也在四处搜寻这部书籍。
在私生活混乱的贵族阶级,贵族们就像《绯闻女孩》里的男女主角一样,abcd随机配对,不可避免地,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对比”。
男士们常常炫耀自己在床上的“战绩”,以此彰显自己的魅力和能力,而女士们则不甘示弱,频频提起情人们的“天赋异禀”,似乎她们的情人越是与众不同,她们也就越是能够赢得羡慕的目光。某位伯爵因一夜六次的表现而名声大噪、获得不少贵妇人的青睐,口口小说中的男人更是一天十八次——已经是完全不科学的数字了,由此可见弗兰西贵族们的攀比已经蔚然成风。
而当“卢恩顿药方”来到弗兰西后,攀比逐渐从次数扩展到了姿势和花样,读者们钻研着书中的描写和细节,争取成为这个新“比赛”中的冠军。
由此可见,《三部曲指南》这部记载着读者心得的书籍有多么重要。
“阿尔贝,你的朋友真的不能借我看看吗?”阿尔贝的堂弟央求着他道,“我只需要看一天,一天就够了。”
阿尔贝耸了耸肩,“他说已经有许多人排队借阅了。要真想看的话,建议你让你的仆人去那间书店蹲守,恐怕还会更快一点。”
“那家书店的预订名单比你朋友的排队名单长得多,”堂弟无奈地叹道,转而又问道,“你去过那家店,我是说,你和那家店长有没有什么交情呢?”
“我只去过一次,”阿尔贝扶额苦笑,这时候他确实有些后悔第一次去的时候没有及时预订,当时他觉得自己拥有足够的本钱和经验,没必要购买一部口口小说的周边商品,现在想买已经完全买不到了,“能有什么交情?再说,那家店已经换了一个店长了。”
是的,雷金纳终于从苦海中解脱了,伯克利的人马调查完贝克夫人的事件之后,便及时接替了雷金纳的职位。
由于店面太小,想要购买的客人太多,博尔德已经打算将店面扩大一些,或者,开个分店。
“总不能让客人们在外面排队吧,”博尔德叹道,“这样还有什么隐秘可言呢?”
艾琳娜听到这个消息,顿时一阵无语。
她真没想到这家吸血鬼们随手开的小店,竟然要做成连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