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新的戏剧题材
从亡灵游行归来后, 乔治一脸气愤,发誓要把所有带他来的“损友”都拉黑!
“他们实在太过分了,”他对着新认识的朋友, 恐怖屋小队队长欧文抱怨道,“吓得我心跳都快停了,这可和报纸上说的不一样!”
是的, 报纸上只顾着吹嘘一些“惊艳现身”“亲眼见证”“逐一登场”,最多只一笔带到“参与其中, 现场体验!”这谁能想到是这样的“现场体验”啊?
完全是虚假宣传!
欧文听到这里,忍不住偷笑起来。他去年也去过近距离体验了一回“亡灵游行”, 虽然一年的时间已经让记忆模糊,但听到乔治的抱怨, 那些早已褪色的场景似乎又重新变得鲜活起来。
“所以我今年没去, ”欧文耸了耸肩, 脸上带着一点幸灾乐祸的表情,“我听说今年好像又加了新的亡灵?”
“应该是吧, ”从报纸上看就可以看到,除了开场的怀特和格林两只吸血鬼, 最后压阵的埃莉诺,中间还加入了好几个不一样的亡灵,也不知道作者是从哪里想出来的,“所以今年万神节你们就是去玩‘逃脱’了?”
欧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是啊,据说埃莉诺在万神节当晚出现的几率比平时更高。”
看过《午夜少女》的观众,很难不被女主角埃莉诺的悲惨命运打动。欧文的父亲一向对剧院包厢不感兴趣,但自从他们全家人在欢乐剧院的包厢里看过《午夜少女》之后,他竟然出乎意料地租了一年的包厢。更不用提欧文那点中二少年的英雄情结, 他心里恨不得穿进戏里,亲自把埃莉诺从姥姥的魔爪里拯救出来。
所以,当恐怖屋宣布与《午夜少女》联动的消息时,欧文立刻心动了。可是,他对传说中的“逃脱”玩法心存畏惧,迟迟没有踏入恐怖屋的门槛。直到听说万神节当晚,埃莉诺出现的概率会更高,他终于忍不住了,迫不及待地召集了自己的小伙伴,当晚就冲进了“逃脱”游戏。
“我还从来没玩过‘逃脱’呢,”乔治好奇地问道,“和探灵有什么不一样吗?”
欧文沉重地点点头,“比探灵可怕多了。”
探灵游戏只有最后几分钟最惊悚——亡灵苏醒时的压迫感可以说是游戏的高潮部分,但玩家们早有手段规避这一阶段。
而“逃脱”可不同,那可是真的“和亡灵玩躲猫猫”,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冒出来,也不知道它们会从哪个方向接近自己。甚至,为了掩护队友,还得挺身而出,把亡灵引开。老实说,要不是个游戏,谁敢这么做?即便是游戏里,也没几个人有这种勇气,大多数人遇到亡灵时,都是第一时间只顾自己逃命,完全忘记了团队精神。
这也是难免的,真面对亡灵的时候,什么战略策略都是虚的,所以即便他们小队事先研究了许多攻略,甚至精心设计了战术分工,可等真的和亡灵面对面时,一切都乱了套。最后,他们一个个都被抓住,吊在了绞刑架上,成为了亡灵手中的“战利品”。
“这么说起来,好像所谓的战略也没有什么用处啊。”乔治哭笑不得地道。
“对没开始前的玩家来说,大概是一种安抚的心理作用吧,”欧文心如止水地道,“有些规则还是有用的。”
没错,恐怖屋有一套“游戏攻略”,是玩家们出于友情分享的经验总结。不过,这些攻略仿佛是受了鼻祖《恐怖屋游玩指南》的启发,每条规则都写得让人有些毛骨悚然。比如,“当你看到队友朝你跑来,马上离开,它可能并不是你的队友。”“如果有队友被挂上绞刑架,不要试图营救,尽快离开。”之类的。
第一条其实不难理解——在游戏中,如果有队友跑过来,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正在被亡灵追赶。而他跑向自己,那就是打算将自己也拖下水。这种情况下,对方根本称不上是队友,当然是逃得越远越好。
而后一条规则同样常见,许多新手玩家看到队友被挂上绞刑架,总会贸然上前去营救。但亡灵往往早已守株待兔,等着拯救者自投罗网。因此,老玩家们早已学会了,如果没有队友的配合,绝对不能单枪匹马去救人。
有的规则就更加奇怪,也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含义,比如说“本恐怖屋的所有亡灵均为人类扮演,如果有人宣称看到了真正的亡灵,请立刻远离他,并报告给前台工作人员。”
直到后来欧文想到“帮派人士误入恐怖屋被吓疯”事件,才意识到这条规则的由来,可不是嘛,在恐怖屋里看到真正的亡灵,那肯定是被吓得精神错乱了,得赶紧找人求助。
总而言之,《恐怖屋游玩指南》在大家的分享中越来越厚,被恐怖屋印刷出版多次出版,成为了一款热门的周边商品,而凡是对规则有贡献的玩家,还会被授予“规则编写者”的徽章奖励,外加一笔小小的金钱奖励。
这种奇特的周边商品不止在恐怖屋的玩家群体中流传,一些有名的作者——比如说威尔斯,也会购买最新版本的攻略书,尽管他们并不玩这个游戏,但对这种形式的“规则”很感兴趣,还在野人俱乐部里探讨这些规则的隐含意思,不过由于它看起来确实太过晦涩,不像主流文学作品那么容易懂,所以也大多在一个小范围内流传。
但它能破圈的好处就是,这些作者在写一些哥特作品时,每每写到恐怖屋,总会将威斯敏斯的鸦羽之宅列进去,让它成为卢恩顿最有名的恐怖屋——当然,也是最可怕的,反正,即便卢恩顿拥有诸多恐怖屋,鸦羽之宅也绝对是名气最大的,连一些卢恩顿的旅游攻略书都将其列入卢恩顿的特色景点,和鬼魂之旅放置在同一部分。
也算是艾琳娜为卢恩顿的旅游事业做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
说起来,进入十二月之后,爱德华就开始念叨着欢乐剧院的下一部戏剧了,尽管《午夜少女》才上演一个多月。但爱德华的理由也相当充足,“下一部戏剧肯定要赶在社交季上演,但是离社交季越近你不是越没时间吗?所以我们得提前开始。”
“但是我现在没有什么灵感啊,”艾琳娜苦恼地道,“你有什么想法吗?”
爱德华立刻表示非人类和人类的爱情故事完全可以来个第三部。
事实上,受到戏剧成功的影响,市面上已经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故事,如果挑一挑的话,还是能挑出一些好剧本的,但问题在于,有艾琳娜的“珠玉在前”,爱德华对那些剧本已经看不上眼了。
“主要是,缺少那种感觉,”爱德华在空中挥舞着手,试图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你知道,就是那种,经典的味道。”
……毕竟能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浩如烟海的故事中脱颖而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当然有其魅力所在,就像格林童话里有两百多个故事,最广为人知的也不到十个。
艾琳娜她自己其实更想写一部和战争有关的戏剧,原因很简单,就是看到克莱尔夫人每周去格林城堡当npc薅战神的神眷,她真是太羡慕了。
要不是格林城堡离卢恩顿实在有点远,就算有傀儡在,她也没法交代,她也想去当npc!或者玩家也行,十步鲨一人,千里不留行!
可惜的是,尽管克莱尔夫人已经打入了坎贝尔家内部,但她毕竟只是个外人,并不是亲近的长辈。即便她开口请求,也恐怕难以单独带艾琳娜去城堡里住上一两天。
想到这里,艾琳娜更想从另一个角度薅神眷了。
每个神都有两种方式来吸引信徒:要么宣传其神职,要么投其所好。就艾琳娜所想到的,格林城堡的游戏其实可以说是两者兼备。它不仅可以让玩家充当npc,亲身参与“噶人”的体验,还能宣传这种“暴力”的游戏。只是这种新鲜事物传播得并不广泛,所能薅的神眷也有限。
伯克利曾经也考虑过投资制作战争题材的戏剧,但他所接触到的市面上的剧目,更多的是围绕歌颂英雄、反思战争等主题,并不会有什么几百人在舞台上对打之类的大场面,当然,舞台上也没有那么多空间来放那么多人。
而对艾琳娜而言,即便有类似的大场面电影电视作品作为知识储备,但真要结合实际来创作无疑是相当困难的,毕竟她对卢恩顿周边国家的战争毫无兴趣,就像她从来不关注新闻联播里中东的战争局势发展一样——只要不打到自己头上。
但俗话说得好,办法总是想出来的,既然现在的战争艾琳娜并不熟悉,为什么不调转镜头,换个角度呢?反正只要和“战争”相关的不就行啦?
星际战争,难道不是战争吗?在浩瀚的宇宙中,各个文明之间的争斗同样能体现战争的本质。再者,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这不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吗?退一万步说,奥特曼与小怪兽的对抗、外敌入侵时的保家卫国,这些难道总能算得上是战争了吧?
只是,如何将这些元素成功搬到舞台上,并且让卢恩顿人容易接受,还需要再想想。但艾琳娜心中已经下定决心,下一部戏剧的题材就选定为战争了,她势必要把战神的神眷薅到手!
“他们实在太过分了,”他对着新认识的朋友, 恐怖屋小队队长欧文抱怨道,“吓得我心跳都快停了,这可和报纸上说的不一样!”
是的, 报纸上只顾着吹嘘一些“惊艳现身”“亲眼见证”“逐一登场”,最多只一笔带到“参与其中, 现场体验!”这谁能想到是这样的“现场体验”啊?
完全是虚假宣传!
欧文听到这里,忍不住偷笑起来。他去年也去过近距离体验了一回“亡灵游行”, 虽然一年的时间已经让记忆模糊,但听到乔治的抱怨, 那些早已褪色的场景似乎又重新变得鲜活起来。
“所以我今年没去, ”欧文耸了耸肩, 脸上带着一点幸灾乐祸的表情,“我听说今年好像又加了新的亡灵?”
“应该是吧, ”从报纸上看就可以看到,除了开场的怀特和格林两只吸血鬼, 最后压阵的埃莉诺,中间还加入了好几个不一样的亡灵,也不知道作者是从哪里想出来的,“所以今年万神节你们就是去玩‘逃脱’了?”
欧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是啊,据说埃莉诺在万神节当晚出现的几率比平时更高。”
看过《午夜少女》的观众,很难不被女主角埃莉诺的悲惨命运打动。欧文的父亲一向对剧院包厢不感兴趣,但自从他们全家人在欢乐剧院的包厢里看过《午夜少女》之后,他竟然出乎意料地租了一年的包厢。更不用提欧文那点中二少年的英雄情结, 他心里恨不得穿进戏里,亲自把埃莉诺从姥姥的魔爪里拯救出来。
所以,当恐怖屋宣布与《午夜少女》联动的消息时,欧文立刻心动了。可是,他对传说中的“逃脱”玩法心存畏惧,迟迟没有踏入恐怖屋的门槛。直到听说万神节当晚,埃莉诺出现的概率会更高,他终于忍不住了,迫不及待地召集了自己的小伙伴,当晚就冲进了“逃脱”游戏。
“我还从来没玩过‘逃脱’呢,”乔治好奇地问道,“和探灵有什么不一样吗?”
欧文沉重地点点头,“比探灵可怕多了。”
探灵游戏只有最后几分钟最惊悚——亡灵苏醒时的压迫感可以说是游戏的高潮部分,但玩家们早有手段规避这一阶段。
而“逃脱”可不同,那可是真的“和亡灵玩躲猫猫”,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冒出来,也不知道它们会从哪个方向接近自己。甚至,为了掩护队友,还得挺身而出,把亡灵引开。老实说,要不是个游戏,谁敢这么做?即便是游戏里,也没几个人有这种勇气,大多数人遇到亡灵时,都是第一时间只顾自己逃命,完全忘记了团队精神。
这也是难免的,真面对亡灵的时候,什么战略策略都是虚的,所以即便他们小队事先研究了许多攻略,甚至精心设计了战术分工,可等真的和亡灵面对面时,一切都乱了套。最后,他们一个个都被抓住,吊在了绞刑架上,成为了亡灵手中的“战利品”。
“这么说起来,好像所谓的战略也没有什么用处啊。”乔治哭笑不得地道。
“对没开始前的玩家来说,大概是一种安抚的心理作用吧,”欧文心如止水地道,“有些规则还是有用的。”
没错,恐怖屋有一套“游戏攻略”,是玩家们出于友情分享的经验总结。不过,这些攻略仿佛是受了鼻祖《恐怖屋游玩指南》的启发,每条规则都写得让人有些毛骨悚然。比如,“当你看到队友朝你跑来,马上离开,它可能并不是你的队友。”“如果有队友被挂上绞刑架,不要试图营救,尽快离开。”之类的。
第一条其实不难理解——在游戏中,如果有队友跑过来,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正在被亡灵追赶。而他跑向自己,那就是打算将自己也拖下水。这种情况下,对方根本称不上是队友,当然是逃得越远越好。
而后一条规则同样常见,许多新手玩家看到队友被挂上绞刑架,总会贸然上前去营救。但亡灵往往早已守株待兔,等着拯救者自投罗网。因此,老玩家们早已学会了,如果没有队友的配合,绝对不能单枪匹马去救人。
有的规则就更加奇怪,也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含义,比如说“本恐怖屋的所有亡灵均为人类扮演,如果有人宣称看到了真正的亡灵,请立刻远离他,并报告给前台工作人员。”
直到后来欧文想到“帮派人士误入恐怖屋被吓疯”事件,才意识到这条规则的由来,可不是嘛,在恐怖屋里看到真正的亡灵,那肯定是被吓得精神错乱了,得赶紧找人求助。
总而言之,《恐怖屋游玩指南》在大家的分享中越来越厚,被恐怖屋印刷出版多次出版,成为了一款热门的周边商品,而凡是对规则有贡献的玩家,还会被授予“规则编写者”的徽章奖励,外加一笔小小的金钱奖励。
这种奇特的周边商品不止在恐怖屋的玩家群体中流传,一些有名的作者——比如说威尔斯,也会购买最新版本的攻略书,尽管他们并不玩这个游戏,但对这种形式的“规则”很感兴趣,还在野人俱乐部里探讨这些规则的隐含意思,不过由于它看起来确实太过晦涩,不像主流文学作品那么容易懂,所以也大多在一个小范围内流传。
但它能破圈的好处就是,这些作者在写一些哥特作品时,每每写到恐怖屋,总会将威斯敏斯的鸦羽之宅列进去,让它成为卢恩顿最有名的恐怖屋——当然,也是最可怕的,反正,即便卢恩顿拥有诸多恐怖屋,鸦羽之宅也绝对是名气最大的,连一些卢恩顿的旅游攻略书都将其列入卢恩顿的特色景点,和鬼魂之旅放置在同一部分。
也算是艾琳娜为卢恩顿的旅游事业做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
说起来,进入十二月之后,爱德华就开始念叨着欢乐剧院的下一部戏剧了,尽管《午夜少女》才上演一个多月。但爱德华的理由也相当充足,“下一部戏剧肯定要赶在社交季上演,但是离社交季越近你不是越没时间吗?所以我们得提前开始。”
“但是我现在没有什么灵感啊,”艾琳娜苦恼地道,“你有什么想法吗?”
爱德华立刻表示非人类和人类的爱情故事完全可以来个第三部。
事实上,受到戏剧成功的影响,市面上已经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故事,如果挑一挑的话,还是能挑出一些好剧本的,但问题在于,有艾琳娜的“珠玉在前”,爱德华对那些剧本已经看不上眼了。
“主要是,缺少那种感觉,”爱德华在空中挥舞着手,试图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你知道,就是那种,经典的味道。”
……毕竟能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浩如烟海的故事中脱颖而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当然有其魅力所在,就像格林童话里有两百多个故事,最广为人知的也不到十个。
艾琳娜她自己其实更想写一部和战争有关的戏剧,原因很简单,就是看到克莱尔夫人每周去格林城堡当npc薅战神的神眷,她真是太羡慕了。
要不是格林城堡离卢恩顿实在有点远,就算有傀儡在,她也没法交代,她也想去当npc!或者玩家也行,十步鲨一人,千里不留行!
可惜的是,尽管克莱尔夫人已经打入了坎贝尔家内部,但她毕竟只是个外人,并不是亲近的长辈。即便她开口请求,也恐怕难以单独带艾琳娜去城堡里住上一两天。
想到这里,艾琳娜更想从另一个角度薅神眷了。
每个神都有两种方式来吸引信徒:要么宣传其神职,要么投其所好。就艾琳娜所想到的,格林城堡的游戏其实可以说是两者兼备。它不仅可以让玩家充当npc,亲身参与“噶人”的体验,还能宣传这种“暴力”的游戏。只是这种新鲜事物传播得并不广泛,所能薅的神眷也有限。
伯克利曾经也考虑过投资制作战争题材的戏剧,但他所接触到的市面上的剧目,更多的是围绕歌颂英雄、反思战争等主题,并不会有什么几百人在舞台上对打之类的大场面,当然,舞台上也没有那么多空间来放那么多人。
而对艾琳娜而言,即便有类似的大场面电影电视作品作为知识储备,但真要结合实际来创作无疑是相当困难的,毕竟她对卢恩顿周边国家的战争毫无兴趣,就像她从来不关注新闻联播里中东的战争局势发展一样——只要不打到自己头上。
但俗话说得好,办法总是想出来的,既然现在的战争艾琳娜并不熟悉,为什么不调转镜头,换个角度呢?反正只要和“战争”相关的不就行啦?
星际战争,难道不是战争吗?在浩瀚的宇宙中,各个文明之间的争斗同样能体现战争的本质。再者,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这不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吗?退一万步说,奥特曼与小怪兽的对抗、外敌入侵时的保家卫国,这些难道总能算得上是战争了吧?
只是,如何将这些元素成功搬到舞台上,并且让卢恩顿人容易接受,还需要再想想。但艾琳娜心中已经下定决心,下一部戏剧的题材就选定为战争了,她势必要把战神的神眷薅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