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两万匹?你逗我呢?

    第858章 两万匹?你逗我呢?
    王室这么多的人衣服问题居然被这样轻松的解决了。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啊。
    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成大事。
    原本四分五裂的人,也因为集体劳作,被重新聚集在了一起。
    和打仗不同,干这个活,不需要上战场,不需要经历箭矢如飞。
    他们只需要付出体力,再加上用心就可以完成任务,随后取得一定的报酬。
    当然作坊肯定不会只开一个月,后续也会一直开,而且会在全国开很多家。
    五月中旬的时候,相里车命令两个徒弟,跟着作坊的负责人,被蒙恬下派的将军保护,去到咸阳城向皇帝报喜,也向咸阳城里那些大臣们宣告一下他们墨家的成果。
    要知道前不久相里车等人离开咸阳的时候,咸阳城里的官员们还都在声讨墨家呢,他们在打击墨家。
    墨家需要给皇帝一个交代,也需要在那些臣子面前好好展示展示。
    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墨家,在帝国的和平时代成功转型了,转型为服务民生了。
    两万匹布被一辆辆大车拉载着,从长安被拉入咸阳城。
    进城的这一天,正是夏日。
    咸阳城里的百姓还像和往常一样,在门巷的酒肆里喝酒,在女闾门口看看小姑娘,拉着黄狗斗猫,挂个招牌卜卦算命……
    城里熙熙攘攘,人们来来往往。
    可是当一辆辆满载的马车从东门大道上驶来,穿越人群,人们不由得都驻足观望。
    “哇!好多布料啊!”
    小孩们幸福地搓着手。
    现代社会的人,没有经历过什么叫穷苦,完全不懂先秦时代的人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一个成年人,就两身衣服,干活一套衣服,出远门、待客一套衣服。
    这两身衣服他们一穿就是十年,甚至更久。补丁摞补丁那是常态。
    而小孩们呢,穿一个马裤,套些大人穿剩下的布料就是一个童年。
    哥哥穿完弟弟穿,姐姐穿完妹妹穿。
    物质的匮乏,就是造就这么多荒诞戏谑的事情。
    战争结束了,生活还是老样子,甚至有些人家因为战争的结束,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原本他们在战争后勤上工作,领个钱过活,现在没有战争了,哪里还有后勤工作。
    于是,人们的生活越发困苦。
    当一车车布匹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大家伙一个个都不敢相信,所有人都是把眼睛擦了又擦。
    说实话,作为咸阳人,他们每天都在看大场面,诸侯朝觐、胡羌南疆国主上贡,从咸阳城外拉进来的宝贝多如牛毛,他们什么没见过啊。
    大象、犀牛、长颈鹿、狮子、鳄鱼,反正只要地球上有的生物,老秦人都会捉回来献给他们的蜂后——秦始皇。
    稀有之物就不用说,何况那些布匹呢。
    但是咸阳百姓见了一辈子的世面,也没一次性见过这么多上贡的布匹。
    拉载这些布匹的车辆,前后相接,足足覆盖了四条长街。
    可让这些路人们都看了个痛快。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怎么还有这大场面。”
    “这是谁的上贡啊?送了这么多布,这怕是一口气收了三年的量啊。”
    咸阳百姓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相里车的弟子听着人们的议论,骄傲都要从脸上溢出来了,一个个都嘿嘿地笑着。
    这样大的场面,自然也惊动了咸阳城的权贵们。
    他们一个个本正溜鸟、走犬、钓鱼、下棋,这日子过得好生安逸。
    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都登了高台观望。
    “真是奇怪了啊!”张苍的岳父上卿茂望着这景象,他了解秦二世,征收大量的布匹送来咸阳供权贵们享用,这不是秦二世的作风。
    “父亲,那这是怎么回事?”上卿茂的儿子跟在后面询问。
    上卿茂只是摇摇头。
    却说国尉缭有个徒弟,名叫王敖,从他师父身上学了不少本事。
    这徒弟还没有学完师父的全部本领,就已经很有本事了。
    那些被他的本领帮助过的人,一个个都在夸赞他,说他日后一定能成大器。
    年轻的王敖,听了这些个吹捧,自然骄傲不已。
    他就背过师父,私下在秦二世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
    秦二世很喜欢王敖。
    毕竟缭是个脾气很硬的人。
    人都是有惰性的。
    何况至高无上的皇帝。
    一开始对待师父缭,扶苏有时间且有一定的耐心,还愿意以礼相待。
    但是时间久了,缭还是不见有什么改变。他有奇门异术在身,能做到未卜先知。凡事不给他自己留遗憾就是,但是对秦二世很多时候是一种我看你看的顺眼,我勉强出手帮一帮,看你不顺眼,我就溜之大吉。
    缭这种做法,任何一个皇帝都会生气。
    他就像是一条泥鳅,又或者说是黄鳝。
    每天都在秦二世眼皮底下钻来钻去,但是秦二世捉不到他。
    时间久了,谁都烦。
    横竖别人都在要死要活,他却轻轻松松来打酱油。
    这样的世外高人,实在是让人讨厌。
    出于报复缭这种怠慢随意的态度,再加上王敖确实有些本事,所以秦二世就委任了他一个官职,还是个不小的官职啊。
    当初扶苏借助了章邯的力量,轻而易举控制了咸阳城、又控制了咸阳宫。
    事后扶苏和章邯又产生了权力冲突,扶苏就把章邯的权力给限制了。
    章邯有个弟弟章郗,原本负责咸阳城治安,也就是担任咸阳令的职务。
    这个职务原先是赵高的弟弟赵成担任。可想而知秦二世多忌讳这个位置了,非但自己信任的妥当之辈才行。
    于是乎,扶苏就把这个位置交给了王敖。
    王敖这个人,虽然有些本事,可是不爱变通。
    他的师父就评价他说,“是一块榆木。”
    王敖很生气,“既然说我是榆木,那为什么那么多人求你教导他们,你却不肯。偏偏教我这个榆木脑袋。”
    魏缭回答说,“胜在是个榆木。”
    王敖听不懂了。
    担任咸阳令的王敖,把咸阳城治理的井井有条。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来说,王敖有些像是教条主义者。
    一切都按照规矩来,不歪曲,不违背,一切都按照规定好的意思来执行即可。
    所以他治理咸阳的治安问题,全部都按照规章制度来,根本不管你是皇帝他七舅姥爷还是公主外甥女,全部按规矩办事。
    而且王敖只听从皇帝的命令。
    这个耿直忠诚的年轻人,在秦二世这里满足了内心深处的一切欲望。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很快他就赢得了秦二世的喜爱。
    渐渐地,咸阳城的治安好了起来,而咸阳防务大权也回到了秦二世手上。
    过去秦二世一直为咸阳防务的事情感到头疼。他想要交给吕家的人,但是又不放心。
    半个王宫都已经交给吕氏兄妹打理了,再把咸阳城也交给吕氏的人,那就是不明智了。
    一来他们兄妹控制不了这么多的地方,本来就根基很浅;二来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只有傻瓜才能干的出来。
    这一天,相里车弟子们带着他们的新成果——布匹返回咸阳城,恰好遇到了巡街的王敖。
    王敖认识相里车的弟子们啊。
    相里车也算是半个宗师了,虽然没缭那么厉害。
    王敖是缭的弟子,这伙年轻人又是相里车的弟子。
    作为一个门派的后辈们,他们有时候也会相互切磋啊。
    王敖在咸阳结交到的熟人就是大儒孔鲋的弟子——叔孙通。
    看吧,什么人就结交什么人。
    大师们的弟子兜兜转转,结交的还就是大师们的弟子。
    跳不出那个圈。
    两方相见,墨家弟子们很是高兴,可是王敖可就很生气。
    他的两条眉毛斜着向外飞起,像是要吃人一样。
    王敖气势汹汹地问,“这么多布匹,你们是从哪里弄来的?”
    “该不会是在路上搜刮的民脂民膏吧?”
    王敖很是愤慨,腰间的配剑已经饥渴难耐了。
    弟子们也很气愤啊,本来好好的心情,看到王敖这语气,这蔑视的态度,仿佛他是这个世界上即将绝种的大好人,而其他人则是恶人。
    “墨阁办事,只对陛下负责,其他人无需过问。”
    弟子说着,还把皇帝赐给墨门弟子们人手都拥有的特殊令牌拿出来给王敖看。
    要让这些人给自己方便办事,扶苏也是下了不少功夫。就从最基础的来看的话,少不了要给这些人一些特权。
    墨门弟子们雄赳赳气昂昂就要走。
    王敖却大喊一声,“管你什么人,违背了律法、违背了皇帝陛下的命令,就是不对。”
    看——这就是王敖的特殊之处。
    他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大部分人在人际关系上,都是讲究亲疏远近的。
    比如说按照今天这种情况,这墨门和他王敖在理论上处于统一战线啊,他们都是为老百姓做事。
    可是王敖这人是个极端教条主义者啊。
    他不管你是谁,只管你干的事情对不对。
    如果你做的事符合规定,哪怕是坏人,也要放行。
    如果你做的事情不符合规定,哪怕是好人,我也不放过你。
    于是乎,两拨人险些在街道上闹起来。
    墨家的人对王敖的话感到可笑,纷纷嗤之以鼻。
    “王敖,按照你的原则,是不是有天你的师父犯了过错,那你也要大义灭亲吗?”
    王敖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当然。”
    “你还是人吗你?你王敖本来就是个孤儿,是你的师父把你拉扯大,教你武艺、传你本领。结果你现在倒好,为了你的狗屁原则,师父都要杀。”
    王敖听着,高昂的头颅再也抬不起来了。
    可是他像是一头犟牛,拦在道路上不让马车过去。
    好在这押送的官员里有级别比王敖更高的,动用了权威后,这才把车队开过去。
    王敖的‘轴’就此在咸阳城里越发出名。
    人人都在议论他,议论的他险些自闭了。这时候就知道张苍的厉害了吧,天天被人议论,脊梁骨都被人戳穿了,可是他还是活的精力四射,压根不管别人说什么。
    不过,王敖还是个小年轻啊。
    他要走的路还长呢。
    尤其是车队的真相揭开后,王敖更是成为大家笑话的对象。
    因为他管的实在是有些宽了啊。
    而且他的个性,让他在担任咸阳令的期间,还得罪了不少咸阳本地的权贵……
    这个王敖,他的未来很危险啊。
    话说,墨家一行人把国有作坊生产出来的第一批布料运送到了咸阳,直接在朝堂上用大礼仪把这一礼物献给了皇帝和诸位大臣过目。
    扶苏自然提前看过了,今天主要是给这些大臣们开开眼。
    让他们赶紧挪挪屁股,给工业革命让路、开道,不要再横在半道上阻碍皇帝的。
    “皇帝陛下,这些布匹,就是我们采用最新的纺织机器,了一个月的时间制作出来的。”
    “请皇帝陛下过目。”
    秦二世笑道,“先给二位丞相过目,再让诸位上卿、大夫一起都看看。”
    大臣们知道皇帝今天要给他们演戏看,但是不知道演的是哪一出戏。
    横竖猜不出,所以就一个个分着看。
    “这布的质量看着不错啊,线条很紧实,也很密。”
    “比起丝制的衣服,还是略显不足啊。”
    “这布是什么材料做的啊,还挺软和。”
    “能是什么材料,不就是几块布吗?”
    大臣们交头接耳的,对于秦二世停摆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他们是恨在心里,堵在嗓子眼里,想说但是不敢说。
    “王陵告诉他们,你们弄了多少匹布。”
    “回禀陛下,臣等一共织布两万匹,耗时一个月。”
    此话一出,方才跪坐在首席,面对宦侍递上去的布连眼睛都没抬一下的他,一时间两只眼珠都要跳出来了。
    “两万匹?这怎么可能呢?”
    “是啊。”其他人立刻跟着附和。
    “我们有一千台织布机,一千五百名工人。用时一个月,织出来了精品两万匹布。”
    臣子们一个个惊讶地张着大嘴巴,他们纷纷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这……这怎么可能呢?”
    “陛下莫不是设了局,在诓骗我们。”很有些人,对秦二世始终抱有敌意。
    他们提出来要亲自去看一看这些布匹,毕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制作出这样数量的布匹,根本不是人的力量能够完成的。
    秦二世自然是欣然答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