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爆炸
第310章 爆炸
从车间出来,宁卫东的表情严峻,没去会议室直接到安宁的厂长办公室。
到屋里,宁卫东毫不客气,一屁股坐到办公桌后面的椅子上。
安宁,管技术的陈工,还有负责生产老钱,只有三人跟了过来。
一般开大会决定不了什么,开小会才是关键。
“都坐~”宁卫东虽然失望,却没太大情绪。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早在他预料中,反而一切顺利,大抵是不大可能的。
这是组装电视机,还是彩色电视机,在这个年代算是高科技了,不是攒自行车,不管是谁,有手就行。
反而其他三人比宁卫东的心情更沉重,这几个月他们夜以继日,眼瞅着看见希望了,却是这个结果。
十台电视机,当场就有三台出问题,这还只是通电点亮了。
如果按规程,进行全面测试,剩下的七台还不知会再出什么幺蛾子。
退一步说,即便是70%的装配合格率也根本拿不出手啊!
三人顺着旁边的沙发坐下,宁卫东不紧不慢拿出烟:“陈工,来一根不?”
陈工愣一下,忙摇头:“我不会~”
宁卫东又看向钱副厂长:“老钱?”
老钱自然是会抽的,但安宁不抽烟,他平时也不敢在安宁办公室抽,可宁卫东又问了。
此时安宁则是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口。
钱副厂长是她的人,她可不想让宁卫东误会她搞细柳营,她不是周亚夫,宁卫东也不是汉文帝。
她是宁卫东的,厂子是宁卫东的,厂子里人也得听宁卫东的。
钱副厂也是人精,飞快扫了安宁一眼,见她的样子就明白了,连忙起身过去接过宁卫东的烟。
但他可没敢点上,而是顺手别在耳朵后边。
宁卫东没管,自顾自的点上抽一口,手指头摸索金属打火机道:“陈工,技术上,你是专家,你来说说。”
陈工咽了一口吐沫:“经理,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我是有预料的。”
宁卫东皱眉:“你说~”
陈工道:“虽然解决了显像管和东洋集成电路的匹配,但狗肉贴不到羊身上,咱们硬要捏到一起,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宁卫东则直切要害:“出问题不要紧,能不能解决?”
陈工沉吟半晌,迎向宁卫东的视线:“说实话,很难!但我可以想办法试试。”
宁卫东靠在椅子背上,吐出一团烟雾,没立即说话。
他对陈工的态度不满意,想办法试试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虽然这听起来很严谨,但宁卫东要的是结果。
一时间,办公室陷入宁静,感觉到巨大的压力,钱副厂长不由得挪动了一下屁股。
他通过安宁,知道宁卫东有多神通广大。
而安宁背靠宁卫东,自然要把宁卫东的背景和能力往大了说。
倒是首当其冲的陈工,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正襟危坐,岿然不动。
半晌后,宁卫东把抽了大半的烟按在烟灰缸里,沉声道:“如果换掉国产显像管,直接用东洋的,增加多少成本?”
钱副厂长一愣,立即反应过来。
他也不是草包,经过这几个月摸索,对厂子里的情况如数家珍:“如果用东洋管,每只价格至少增加一百元。”
宁卫东皱眉,加上这一百元,成本肯定超了。
又问:“如果用东洋管,合格率能达到百分百?”
钱厂子张了张嘴,却是看向陈工。
这是技术问题,陈工没推脱,接过话道:“东洋管虽然没有匹配问题,但给我们的都是走s件,产品质量本就参差不齐,就算用了东洋管也不敢保证百分百合格。”
宁卫东又问:“那如果继续用国产管,最多能把个合格率提到什么程度?”
陈工陷入沉默,半晌道:“宁经理,如果你非要问,根据我的经验,最多达到七成。”说到这里,似乎怕宁卫东误解,又添一句:“如果运气好。”
宁卫东微眯着眼睛,深吸一口气,正要往下说,却在这时忽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紧跟着一名戴眼镜的青年,不等屋里应门,直接推门,一脸焦急,呼哧带喘道:“不~不好了!”
屋里四人都是一凛。
青年大叫道:“刚才一车间的电视……爆炸了!”
宁卫东脸色一变,在场的其他几人也都大吃一惊。
陈工上前道:“到底怎么回事?”
安宁则同声道:“伤没伤人?”
青年本就有些懵,他是陈工的部下,但安宁是大厂长,一时没反应过来该回谁的话。
宁卫东站起身道:“走,过去看看。”一马当先出了办公室。
从办公楼出来,正对着一车间。
此时车间门口已经聚了一些人,有人发现宁卫东等人出来,立即叫了一声“领导来了”,围拢的人立即让开。
宁卫东大步流星,径直进了车间。
立即闻到一股烧焦的气味,远处摆在六号工作台上的电视还在冒着黑烟,电视显像管彻底碎了,地上满是玻璃渣子,还有血迹。
每个工作台都有独立供电,六号工作台断电,没影响其他电视,之前组装的十台彩电,其他九台依然在烧机测试。
一车间的周主任小跑过来:“经理、厂长!”
宁卫东面沉似水,沉声道:“有人受伤了?”
周主任道:“有一名工人被爆炸波及,都是皮外伤,送医疗室了。”
宁卫东暗暗松口气,转又看向陈工:“这是怎么回事?”
陈工到近前看了看,沉声道:“应该还是显像管与电路板匹配的问题,供电不稳造成的电容短路,引起爆炸。”
宁卫东攥紧拳头,看着一地狼藉,因为咬牙腮帮子的肌肉一跳一跳的。
本来刚下火车,听说厂里突破了技术难题,进行第一次试生产的高兴劲荡然无存。
但此时不是发脾气的时候,而且客观来说厂子这边已经做的不错了。
产品有问题,是因为已经有了产品。
宁卫东调整情绪,斩钉截铁道:“陈工,别跟我说应该,技术上的问题我不懂,你来负责,调查原因,我要明确结果和解决方案,要快!”
陈工没什么表情,只点了点头。
出现这种问题,他本就责无旁贷。
宁卫东又看向安宁:“安厂长,其他的问题交给你,务必做好善后。”
安宁点头,表示明白。
几分钟后,宁卫东从车间出来,径直回到安宁的办公室。
大概半小时,安宁才回来。
宁卫东正靠在椅子上看着窗外,听到门声,回头看去:“都处理好了?”
安宁“嗯”了一声,到桌上拿起茶缸喝了一口水道:“受伤的工人已经送县医院了。”
宁卫东啧了啧舌头,沉吟道:“这人你看着点儿,别让人拿来做文章。”
安宁愣了一下,她刚才急切间没往这方面想。
宁卫东看在眼里,心里暗道还是斗争经验不足啊!
不过也难怪,说到底安宁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她再怎么聪明,面对复杂局面,经验和能力有欠缺也正常。
安宁道:“我现在就让沈周派人去。”
说着就抓起桌上的电话布置下去。
片刻后,撂下电话,稍微松一口气,柔弱的靠在宁卫东身边道:“有你真好,真出纰漏我都不知怎么好了。”
宁卫东用手抚摸着她的马尾道:“这都是小事,现在关键是陈工那边能不能解决问题。”
安宁抿了抿唇道:“实在不行,你看能不能从京大或者水木找几位专家教授过来看看?”
宁卫东一听也有几分意动,但想了想,还是摇头:“陈工在国内已经是这方面的顶级专家,找别人来未必比他强。”
其实宁卫东心里多少能想到问题的关键在哪。
他穿越前,国内制造业之所以能独霸天下,被称为工业克苏鲁,就是因为配套强。
不管什么产品,在国内都能找到最便宜,质量最好的零部件。
但是现在,国内还远没有这个能力,宁卫东只能一点一点往前推。
想到这里,他不由直挠头,看向窗外的一车间……
晚上七点多,宁卫东在厂里食堂吃完饭。
因为白天出了电视机爆炸那档子事,宁卫东一直在等陈工的说法,也没去招待所。
也没去现场碍事,陈工要有进展,必然第一时间汇报。
厂长办公室,宁卫东靠在沙发上,脑子里思索下一步的计划。
陈工一脸疲惫从外边进来:“经理~”
宁卫东回过神儿,就见陈工手里捧着一块烧穿的电路板往办公桌上一放:“引起爆炸的就是这块电路板,这是东芝的t-7612集成电路,主要功能是控制显像管的脉冲电压……”
宁卫东起身过去,拿起那块烧的黑黢黢的电路板看了看。
陈工继续道:“因为集成短路与国产显像管的不匹配,有一定概率造成脉冲电压不稳。”
宁卫东太专业的东西宁卫东也不懂,但大概意思却听明白了:“屏闪也是这个原因?”
陈工点头:“应该……”想起之前宁卫东说过不想听这两个字,干脆直接道:“是的~”
宁卫东皱眉:“这么说,要想解决问题,只能使用东洋显像管喽~”
陈工默认。
宁卫东转身坐到办公桌后面,手指有节奏的敲打桌面。
一旁的安宁忧心道:“可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成本……”
陈工当然知道换东洋显像管的后果,无奈道:“抱歉,这也是没办法,以我们的技术水平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话说到这,二人的目光全都看向宁卫东。
究竟何去何从,只有宁卫东能拍板。
换还是不换?如果不换,又怎么办?
宁卫东站起身道:“其实我们还有一种选择。”
安宁和陈工一愣。
宁卫东双手按在办公桌上:“我们可以引进东洋技术,自己生产显像管。”
引进西方技术,在这时候还相当稀罕,能参与都是国字号的厂子。
宁卫东这种草台班子,从一开始安宁和陈工压根儿没往这方面想。
而宁卫东也不是想当然。
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洋曾大规模向国内转移彩电产能,其中就包括彩色显像管生产线。
其中最早的,应该是陕省电子厂,大概再过两年就会投产。
即便提前几年,彩色显像管也不是什么敝帚自珍的技术,只要给出足够利益,未尝不能提前引进。
只是这样一来,与宁卫东最开始的设想就有了出入。
最开始,宁卫东给电子厂的定性是整合国内外零件的组装厂,尽量利用国内现有的东西,加上从东洋走s的零件,先把产品攒出来,再慢慢搞技术。
说到底还是家底太薄。
别看东意公司账上有几千万现金,这些钱对于一个规模不大的贸易企业来说,算是一笔巨款。
但如果投入到制造业领域,真算不了什么。
只是现在,形势所迫,令他不得不面临取舍。
……
“咣当~咣当……咣当~咣当……”
列车飞驰,宁卫东看着窗外,大雨倾盆好像天被撕开了一道口子,雨水打在车厢窗户上,完全看不清外边。
这次宁卫东去汉东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仅待了一天,就返回京城。
经过再三考虑,宁卫东毅然决定,向东洋寻求技术,自建显像管生产线。
要想实现目标,他必须回京寻求帮助。
大雨下了一路。
也不知道是恰巧追着火车下的,还是整个华北都在下雨。
直至驶入京城地界,天气才开始放晴。
列车停稳,宁卫东带着王元平从软卧车厢出来。
却见赵如意一脸严肃,迎上来,低声道:“刚才大哥来电话……电子厂那名受伤的工人,被人从县医院接走了!”
宁卫东心里咯噔一下。
他刚一下车,看见赵如意脸色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这个时候,那名被电视爆炸炸伤的工人突然被接走,明显有人刻意为之。
虽然宁卫东提醒了安宁,但如果真想拿这人做文章,也是防不胜防。
果然,在汉东,那些人只是蛰伏,并没甘心失败。
(本章完)
从车间出来,宁卫东的表情严峻,没去会议室直接到安宁的厂长办公室。
到屋里,宁卫东毫不客气,一屁股坐到办公桌后面的椅子上。
安宁,管技术的陈工,还有负责生产老钱,只有三人跟了过来。
一般开大会决定不了什么,开小会才是关键。
“都坐~”宁卫东虽然失望,却没太大情绪。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早在他预料中,反而一切顺利,大抵是不大可能的。
这是组装电视机,还是彩色电视机,在这个年代算是高科技了,不是攒自行车,不管是谁,有手就行。
反而其他三人比宁卫东的心情更沉重,这几个月他们夜以继日,眼瞅着看见希望了,却是这个结果。
十台电视机,当场就有三台出问题,这还只是通电点亮了。
如果按规程,进行全面测试,剩下的七台还不知会再出什么幺蛾子。
退一步说,即便是70%的装配合格率也根本拿不出手啊!
三人顺着旁边的沙发坐下,宁卫东不紧不慢拿出烟:“陈工,来一根不?”
陈工愣一下,忙摇头:“我不会~”
宁卫东又看向钱副厂长:“老钱?”
老钱自然是会抽的,但安宁不抽烟,他平时也不敢在安宁办公室抽,可宁卫东又问了。
此时安宁则是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口。
钱副厂长是她的人,她可不想让宁卫东误会她搞细柳营,她不是周亚夫,宁卫东也不是汉文帝。
她是宁卫东的,厂子是宁卫东的,厂子里人也得听宁卫东的。
钱副厂也是人精,飞快扫了安宁一眼,见她的样子就明白了,连忙起身过去接过宁卫东的烟。
但他可没敢点上,而是顺手别在耳朵后边。
宁卫东没管,自顾自的点上抽一口,手指头摸索金属打火机道:“陈工,技术上,你是专家,你来说说。”
陈工咽了一口吐沫:“经理,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我是有预料的。”
宁卫东皱眉:“你说~”
陈工道:“虽然解决了显像管和东洋集成电路的匹配,但狗肉贴不到羊身上,咱们硬要捏到一起,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宁卫东则直切要害:“出问题不要紧,能不能解决?”
陈工沉吟半晌,迎向宁卫东的视线:“说实话,很难!但我可以想办法试试。”
宁卫东靠在椅子背上,吐出一团烟雾,没立即说话。
他对陈工的态度不满意,想办法试试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虽然这听起来很严谨,但宁卫东要的是结果。
一时间,办公室陷入宁静,感觉到巨大的压力,钱副厂长不由得挪动了一下屁股。
他通过安宁,知道宁卫东有多神通广大。
而安宁背靠宁卫东,自然要把宁卫东的背景和能力往大了说。
倒是首当其冲的陈工,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正襟危坐,岿然不动。
半晌后,宁卫东把抽了大半的烟按在烟灰缸里,沉声道:“如果换掉国产显像管,直接用东洋的,增加多少成本?”
钱副厂长一愣,立即反应过来。
他也不是草包,经过这几个月摸索,对厂子里的情况如数家珍:“如果用东洋管,每只价格至少增加一百元。”
宁卫东皱眉,加上这一百元,成本肯定超了。
又问:“如果用东洋管,合格率能达到百分百?”
钱厂子张了张嘴,却是看向陈工。
这是技术问题,陈工没推脱,接过话道:“东洋管虽然没有匹配问题,但给我们的都是走s件,产品质量本就参差不齐,就算用了东洋管也不敢保证百分百合格。”
宁卫东又问:“那如果继续用国产管,最多能把个合格率提到什么程度?”
陈工陷入沉默,半晌道:“宁经理,如果你非要问,根据我的经验,最多达到七成。”说到这里,似乎怕宁卫东误解,又添一句:“如果运气好。”
宁卫东微眯着眼睛,深吸一口气,正要往下说,却在这时忽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紧跟着一名戴眼镜的青年,不等屋里应门,直接推门,一脸焦急,呼哧带喘道:“不~不好了!”
屋里四人都是一凛。
青年大叫道:“刚才一车间的电视……爆炸了!”
宁卫东脸色一变,在场的其他几人也都大吃一惊。
陈工上前道:“到底怎么回事?”
安宁则同声道:“伤没伤人?”
青年本就有些懵,他是陈工的部下,但安宁是大厂长,一时没反应过来该回谁的话。
宁卫东站起身道:“走,过去看看。”一马当先出了办公室。
从办公楼出来,正对着一车间。
此时车间门口已经聚了一些人,有人发现宁卫东等人出来,立即叫了一声“领导来了”,围拢的人立即让开。
宁卫东大步流星,径直进了车间。
立即闻到一股烧焦的气味,远处摆在六号工作台上的电视还在冒着黑烟,电视显像管彻底碎了,地上满是玻璃渣子,还有血迹。
每个工作台都有独立供电,六号工作台断电,没影响其他电视,之前组装的十台彩电,其他九台依然在烧机测试。
一车间的周主任小跑过来:“经理、厂长!”
宁卫东面沉似水,沉声道:“有人受伤了?”
周主任道:“有一名工人被爆炸波及,都是皮外伤,送医疗室了。”
宁卫东暗暗松口气,转又看向陈工:“这是怎么回事?”
陈工到近前看了看,沉声道:“应该还是显像管与电路板匹配的问题,供电不稳造成的电容短路,引起爆炸。”
宁卫东攥紧拳头,看着一地狼藉,因为咬牙腮帮子的肌肉一跳一跳的。
本来刚下火车,听说厂里突破了技术难题,进行第一次试生产的高兴劲荡然无存。
但此时不是发脾气的时候,而且客观来说厂子这边已经做的不错了。
产品有问题,是因为已经有了产品。
宁卫东调整情绪,斩钉截铁道:“陈工,别跟我说应该,技术上的问题我不懂,你来负责,调查原因,我要明确结果和解决方案,要快!”
陈工没什么表情,只点了点头。
出现这种问题,他本就责无旁贷。
宁卫东又看向安宁:“安厂长,其他的问题交给你,务必做好善后。”
安宁点头,表示明白。
几分钟后,宁卫东从车间出来,径直回到安宁的办公室。
大概半小时,安宁才回来。
宁卫东正靠在椅子上看着窗外,听到门声,回头看去:“都处理好了?”
安宁“嗯”了一声,到桌上拿起茶缸喝了一口水道:“受伤的工人已经送县医院了。”
宁卫东啧了啧舌头,沉吟道:“这人你看着点儿,别让人拿来做文章。”
安宁愣了一下,她刚才急切间没往这方面想。
宁卫东看在眼里,心里暗道还是斗争经验不足啊!
不过也难怪,说到底安宁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她再怎么聪明,面对复杂局面,经验和能力有欠缺也正常。
安宁道:“我现在就让沈周派人去。”
说着就抓起桌上的电话布置下去。
片刻后,撂下电话,稍微松一口气,柔弱的靠在宁卫东身边道:“有你真好,真出纰漏我都不知怎么好了。”
宁卫东用手抚摸着她的马尾道:“这都是小事,现在关键是陈工那边能不能解决问题。”
安宁抿了抿唇道:“实在不行,你看能不能从京大或者水木找几位专家教授过来看看?”
宁卫东一听也有几分意动,但想了想,还是摇头:“陈工在国内已经是这方面的顶级专家,找别人来未必比他强。”
其实宁卫东心里多少能想到问题的关键在哪。
他穿越前,国内制造业之所以能独霸天下,被称为工业克苏鲁,就是因为配套强。
不管什么产品,在国内都能找到最便宜,质量最好的零部件。
但是现在,国内还远没有这个能力,宁卫东只能一点一点往前推。
想到这里,他不由直挠头,看向窗外的一车间……
晚上七点多,宁卫东在厂里食堂吃完饭。
因为白天出了电视机爆炸那档子事,宁卫东一直在等陈工的说法,也没去招待所。
也没去现场碍事,陈工要有进展,必然第一时间汇报。
厂长办公室,宁卫东靠在沙发上,脑子里思索下一步的计划。
陈工一脸疲惫从外边进来:“经理~”
宁卫东回过神儿,就见陈工手里捧着一块烧穿的电路板往办公桌上一放:“引起爆炸的就是这块电路板,这是东芝的t-7612集成电路,主要功能是控制显像管的脉冲电压……”
宁卫东起身过去,拿起那块烧的黑黢黢的电路板看了看。
陈工继续道:“因为集成短路与国产显像管的不匹配,有一定概率造成脉冲电压不稳。”
宁卫东太专业的东西宁卫东也不懂,但大概意思却听明白了:“屏闪也是这个原因?”
陈工点头:“应该……”想起之前宁卫东说过不想听这两个字,干脆直接道:“是的~”
宁卫东皱眉:“这么说,要想解决问题,只能使用东洋显像管喽~”
陈工默认。
宁卫东转身坐到办公桌后面,手指有节奏的敲打桌面。
一旁的安宁忧心道:“可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成本……”
陈工当然知道换东洋显像管的后果,无奈道:“抱歉,这也是没办法,以我们的技术水平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话说到这,二人的目光全都看向宁卫东。
究竟何去何从,只有宁卫东能拍板。
换还是不换?如果不换,又怎么办?
宁卫东站起身道:“其实我们还有一种选择。”
安宁和陈工一愣。
宁卫东双手按在办公桌上:“我们可以引进东洋技术,自己生产显像管。”
引进西方技术,在这时候还相当稀罕,能参与都是国字号的厂子。
宁卫东这种草台班子,从一开始安宁和陈工压根儿没往这方面想。
而宁卫东也不是想当然。
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洋曾大规模向国内转移彩电产能,其中就包括彩色显像管生产线。
其中最早的,应该是陕省电子厂,大概再过两年就会投产。
即便提前几年,彩色显像管也不是什么敝帚自珍的技术,只要给出足够利益,未尝不能提前引进。
只是这样一来,与宁卫东最开始的设想就有了出入。
最开始,宁卫东给电子厂的定性是整合国内外零件的组装厂,尽量利用国内现有的东西,加上从东洋走s的零件,先把产品攒出来,再慢慢搞技术。
说到底还是家底太薄。
别看东意公司账上有几千万现金,这些钱对于一个规模不大的贸易企业来说,算是一笔巨款。
但如果投入到制造业领域,真算不了什么。
只是现在,形势所迫,令他不得不面临取舍。
……
“咣当~咣当……咣当~咣当……”
列车飞驰,宁卫东看着窗外,大雨倾盆好像天被撕开了一道口子,雨水打在车厢窗户上,完全看不清外边。
这次宁卫东去汉东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仅待了一天,就返回京城。
经过再三考虑,宁卫东毅然决定,向东洋寻求技术,自建显像管生产线。
要想实现目标,他必须回京寻求帮助。
大雨下了一路。
也不知道是恰巧追着火车下的,还是整个华北都在下雨。
直至驶入京城地界,天气才开始放晴。
列车停稳,宁卫东带着王元平从软卧车厢出来。
却见赵如意一脸严肃,迎上来,低声道:“刚才大哥来电话……电子厂那名受伤的工人,被人从县医院接走了!”
宁卫东心里咯噔一下。
他刚一下车,看见赵如意脸色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这个时候,那名被电视爆炸炸伤的工人突然被接走,明显有人刻意为之。
虽然宁卫东提醒了安宁,但如果真想拿这人做文章,也是防不胜防。
果然,在汉东,那些人只是蛰伏,并没甘心失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