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先锋茶话会

    第105章 先锋茶话会
    无独有偶,有了刚刚那个白人女的示范,很快又一个瘦竹竿似的白人男子过来出示了记者证。
    路宽拍了拍刘伊妃的小臂,示意她给巩莉做翻译。
    带她出来就是为了交际混脸熟,刘伊妃的英语又没问题,这时候正好发挥作用。
    巩莉毕竟是这一届的评委会主席,心里一万个草尼玛,也只能保持微笑应对。
    送走了最后一个记者,这位影后抓起酒杯就咕嘟咕嘟,好一番杀渴。
    “伊妃,你英文这么好啊,看起来这么小呢?”
    小姑娘娇憨道:“巩莉姐姐,我在美国待过几年,英语算是会讲一些。”
    路宽补充了一句:“她今年刚刚考上北电表演系,还在学习阶段。”
    他自己的文化课成绩也在7月下旬出炉,有了兵兵给他的吃奶的劲,算是惊险过关。
    两人现在是同届校友。
    巩莉虽然心里疑惑却也没再细问,大家转而聊起这一届参赛的华语片。
    今年的威尼斯一共7部华语片入围,但内地只有《爆裂鼓手》进入了主竞赛单元。
    田状状的《小城之春》和陆钏的《寻枪》都是进了“逆流而上”单元。
    另外四部均来自港澳,这一届的华语片可以说是比较式微了。
    “陆天民联系我了,他儿子陆钏明天到,还有华艺的王小磊。”
    华艺是《寻枪》的资方,这是跟着来营销卖片了。
    田状状笑道:“前几天和姜纹喝了场大酒,结果他重感冒来不了。”
    路宽心里一动,冤家路窄啊。
    王小磊之前给小衙内出了个毒计想截胡《仙剑》,染指刘伊妃。
    加上吕长春的事,心脏的路老板已经开始怀疑是不是脏比刘泽宇的唆使。
    脏比看脏比,一看一个准。
    得罪了方丈走不了,得罪了路老板你好不了!
    田状状默然地点点头,他这趟来当然是为了在巩莉这个评委会主席面前多给《爆裂鼓手》加加分。
    巩莉提到陆天民、华艺也联系他,虽然下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但这意思也是不言而喻了。
    都是国人,她肯定尽最大努力帮助华语片走向世界。
    但是首先得自己争气,她这个评委会主席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一言堂的,特别是现在面临这么大的舆论压力。
    田状状作为监制,能帮着出面和巩莉勾兑,已经是一反他淡泊的性格了,当下也就笑笑不再提。
    聪明人之间,哪里需要每句话都掰扯那么清楚,那样反而让大家都下不来台。
    路宽倒是不以为意,能拿奖自然最好,即使拿不到奖,凭借影片质量和周杰仑的人气也不会亏。
    这还没有算上广告收入和谢霆风等人的违约金呢!
    明天晚间电影节即将开幕,巩莉还有很多工作要忙,几人也就礼貌作别。
    海风凉丝丝地拂过步行回酒店的三人,路宽把西装给刘伊妃披上,和田状状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小路,其实可以等等明年的戛纳的。”
    路宽懂他的意思,这是担心《爆裂鼓手》的调性和电影节不合。
    欧洲三大各有风格。
    柏林偏政治和社会性,叫政治管教所。
    威尼斯偏艺术和先锋,叫先锋茶话会。
    戛纳偏商业和艺术结合,叫噱头拍卖行。
    《爆裂鼓手》这样的文艺题材又偏商业电影,无疑是戛纳最适合。
    况且从卖片的角度讲,戛纳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即使威尼斯贵为世界第一个电影节,这方面也无可比拟。
    但显然路老板也有过考虑的。
    他并不认为这一版经他之手改造过,在文艺和商业上做了一定平衡的《爆裂鼓手》会毫无建树。
    “田老师,你发没发现这一届威尼斯有个很大的不同。”
    “刚刚我们走过的明星酒店门口,挂的海报,和明天的红毯预告,都传递了很多信息。”
    田状状闻言一愣:“你是说?”
    “小刘,考考你,刚刚海报上看到哪些明星了?”
    刘伊妃抱紧了路宽宽大的西装,还在调皮地踩他路灯下的影子呢,闻言做思考状。
    “汤姆汉克斯、茱莉亚罗伯茨、哈里森福特,格温妮丝,还有。。。其他的我不太认识了。”
    田状状恍然大悟:“好莱坞?”
    “没错!”
    汤姆汉克斯和茱莉亚罗伯茨不用多说。
    哈里森福特是《星球大战》、《银翼杀手》和《夺宝奇兵》的主演。
    格温妮丝是《艾玛》、《莎翁情史》、《钢铁侠》、《复仇者联盟》的主演。
    “其实还有一个小刘没认出来,那位年龄最大的意大利女星,索菲亚罗兰。”
    刘伊妃惊奇道:“是她吗?意大利永远的女神?”
    “对,她也是奥斯卡影史第一个外籍影后,换言之,她身上也有好莱坞的标签。”
    “田老师,难道你不觉得奇怪吗?”
    田状状笑道:“被你一说是挺奇怪的,威尼斯什么时候这么待见过好莱坞的人啊!”
    熟悉电影的朋友们都知道,威尼斯是三大里最反好莱坞的。
    2001年威尼斯的口号是“打倒好莱坞帝国主义”。
    2003年威尼斯的口号是“向好莱坞宣战60周年”。
    那2002年呢?
    叫“接受多元”。
    原因就在于2002年威尼斯电影节主席换成了哈登。
    不是那个被卡戴珊榨干的哈登,是前柏林电影节主席德·哈登。
    他是威尼斯电影节历史上首次担任主席的外籍人士,推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计划。
    这其中就包括邀请巩莉执掌本届评审团主席,还力邀了一众奥斯卡影帝影后。
    这当然也在路老板的算计之中,毕竟主席和评审团都是提前几个月就公布的。
    因此这部本来偏文艺性质的《爆裂鼓手》在叙事艺术和镜头语言上已经被路宽做了更改。
    之所以之前找谢霆风,后面找周杰仑和刘伊妃这样的“流量”明星出演,就是想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做好平衡。
    何况原片本来就是美国圣丹斯和金球奖的宠儿。
    这也算是小小的顺水推舟了。
    一路步行到下榻的酒店,路宽想先送刘伊妃先上楼。
    没想到小姑娘执意要留下,还很乖巧地给两人要来柠檬水,坐在一旁双手托腮,睁着一双卡姿兰大眼睛听路宽白话。
    路老板也不管她,让她见见世面也好。
    “我觉得这一届威尼斯变数很大,纯文艺先锋的电影不一定吃香,所以还是紧赶慢赶坐了个末班车。”
    田状状习惯性地想去摸胡子,却忘记已经被他自己剃光了。
    刘伊妃插嘴:“那有巩莉姐姐在,我们岂不是很有机会?”
    路宽笑着摇头:“评委会主席有话语权,但绝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大。”
    “戛纳和威尼斯的奖项角逐规则,虽然是评委会一人一票去投,但是有点和国内的制度类似。”
    “什么意思?”
    “民主集中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