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加入俱乐部
俱乐部来了个年轻人。
这是威尔斯刚听说的, 他在俱乐部的客厅奇怪地问自己的朋友,“上次我来的时候,还没有风声呢。”
虽然野人俱乐部的入会程序相对于其他俱乐部来说很简单, 但也需要申请人拥有艺术、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的背景, 由两名成员提名和推荐,获得推荐后,申请人还需要参加一两次俱乐部的活动和聚会,让成员们进一步了解这位新成员。
一般来说, 推荐人都会先在俱乐部告诉其他成员,让大家对新成员有一个初始的好印象,威尔斯自认为是俱乐部的积极分子,可是就连他都不知道会有新成员到来,让他顿时好奇起来,“这位新成员是谁呀?”
“唔,说起来你可不要太惊讶, ”威尔斯的朋友迟疑道, “据说是写《鸦羽之宅》的艾伦先生, 据说那部改编的音乐剧——就是我们一起去看的那部——也有他的指导。”
威尔斯肃然起敬,“原来是他啊。”不由得恨恨地道, “他可是吓得我好惨!”
他现在回想起自己坐在那逼仄的凳子上,听到那可怕的拍手声, 转头便看到一张惨白面孔的场景, 新仇旧恨交织,他将手指掰得咔咔作响, 夸张地咬牙切齿道, “他人在哪呢?我倒想和他好好交流一番。”
“他还没来呢,”朋友也想起那天晚上的兵荒马乱, 不觉有些好笑道,“怕是等他来了,会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是的,当初《鸦羽之宅》音乐剧上演的时候,俱乐部里可是有一大半的成员们好奇地去观看,如此说来,要论这位新成员的“仇人”,恐怕威尔斯都排不上号呢。
“怎么现在才将这位作者先生邀请过来,”威尔斯顿时似是而非地埋怨道,“以这位先生的名气,早该加入我们俱乐部了。”
朋友瞥了他一眼,笑而不语,而后转移话题道,“我还听说,委员会那边似乎想要这位新成员开一场讲座,关于哥特文学和戏剧方面。”
在野人俱乐部,如同其他众多文学社团一般,内设多个专项委员会,负责策划与执行各类活动,从主席到秘书、财务官,各司其职,共同维系着俱乐部的运作。而举办讲座,正是委员会的职责之一。
威尔斯闻言,嘴角微微一撇,略带酸意地说,“啊?一来就能讲座吗?我都没开过几次呢。”
他在加入俱乐部两年后,才有机会开过一次讲座,公开分享自己创作“银叉文学”的经验和心得。那是在每个月一次的午餐会上,可以说,虽然俱乐部的结构松散,每周都有活动,但每月一次的“午餐会”,将邀请所有俱乐部成员,而绝大多数成员——只要能抽出时间的——都会尽量到达。
在“午餐会”上演讲一次,足够他吹嘘一整年,但这位新成员,居然刚进俱乐部就获得了这一殊荣!威尔斯怎么能不酸呢!他感觉自己吃进去一大口柠檬,浑身冒酸气。
“你没看最新一期的《斯特兰德报》吗?”朋友诧异地道,好心地起身去拿报纸,递给威尔斯,手指指向上面刊登其上的一篇文章,“你看,这篇专栏的作者。”
这是一篇关于“瘦长鬼影”的文章,讲述一个孩子在外玩耍时,其他孩子都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其中营造的幽深气氛,仿佛什么坏事即将发生。突然,不知从哪里来的浓雾笼罩过来——对生活在卢恩顿的威尔斯来说,这让他的代入感更真实了,他紧张地看着浓雾之中,慢慢出现一个黑影。
它如同一个来自地狱的幽灵,身材高挑,四肢瘦长,面容模糊而恐怖。在他所熟悉的现实场景中突然出现一个瘦长怪物,文章虽未过分渲染,但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寒意足以让威尔斯不寒而栗,他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越看这个形象越觉得眼熟,直到他看向作者的名字——艾伦。
卢恩顿有很多个艾伦,但是擅长写哥特文学的作家,恐怕只有那么一个,威尔斯的震惊之情尚未平息,视线又落在了文章标题旁的小字专栏上——“百鬼夜行系列”。
“这个……”威尔斯喃喃自语,脑海中迅速闪过一系列画面,“这不就是亡灵游行中的角色吗?这也是艾伦写的?!”
相比于《鸦羽之宅》,上了社会新闻的“亡灵游行”当然更有影响力,此时,威尔斯的柠檬味顿时消散一空,惊叹道,“莫非,亡灵游行也有他提供的创意?这确实说得通啊,毕竟他和欢乐之家有过《鸦羽之宅》的合作。”
“专门为亡灵游行的鬼魂开设一个专栏……”威尔斯感叹道,“这可不容易啊。”
所谓专栏作家,自然比普通作者更加难,至少他自己可没那么多东西能放在专栏上讲的。
这么一看,这位艾伦先生还真有资格在午餐会上开讲座。
就在几人窃窃私语讨论这位新成员的时候,一位生面孔和一位俱乐部成员步入客厅,这位生面孔长相普通,丢进人群里都找不出来,但浑身散发着一股受到良好教育的修养。
威尔斯正好坐在客厅门口,向那位熟悉的俱乐部成员点头示意,同时目光好奇地投向身旁的陌生人,猜测着生面孔的身份,“这位先生是?”
“这是艾伦先生,”引荐人笑容可掬,,“同为作家,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吧?”
“原来是艾伦先生!”虽然有点惊讶于对方的普通长相——在威尔斯看来,能够写出那么可怕的哥特文学,或许整个人都非常阴郁可怕——他向艾伦先生行了个礼,皮笑肉不笑地道,“《鸦羽之宅》,我当然久仰大名。”
艾琳娜现在就是后悔,特别后悔。
由于伯克利的艺术家身份克里贝名气太大,由他带着自己进入俱乐部,会引来各种各样的视线,伯克利便介绍一位推荐人,带她熟悉俱乐部的情况,但是没想到,所到之处,那些看似风度翩翩的成员们,一听到她的名字,立马露出一副“眼睛瞪得像铜铃”的表情,仿佛自己和他们有着什么深仇大恨一样。
一开始艾琳娜还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直到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提起她的“代表作”《鸦羽之宅》,才恍然大悟,这些可怜的成员们,应该是被《鸦羽之宅》吓惨了,才会连本带利地算到作者——也就是她头上。
艾琳娜真想喊一声“冤枉啊!”不过仔细想一想,好像确实也不冤枉……
但是,《鸦羽之宅》都过去多久了啊!他们就不能忘记那些被吓得满地乱爬的悲惨经历吗?
不管如何,来都来了,艾琳娜也只好僵硬地回了个礼,等待推荐人介绍对面人的身份。
“这位是写《家族之谜》的威尔斯先生,”推荐人正是引见着威尔斯和他朋友。
“我们都去看了《鸦羽之宅》,”威尔斯的朋友迫不及待地道,“真是一部……杰作,威尔斯差点没被吓死。”威尔斯佯装不悦地锤了朋友一拳,笑骂道,“你还说呢,要不是你朋友把票买成了互动形式,我们也不至于被吓得那么惨。”
原来如此,艾琳娜立马了解了威尔斯那点“小情绪”的原因,她此时只能微笑,生怕自己露出什么不适当的表情,让对面两人更加生气,简短地回答道,“谢谢。”
“能设计出这么可怕的互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朋友赞扬道。
啊?艾琳娜一时间不知道对方是在真心赞扬还是阴阳怪气,只好真诚地安利道,“如果您对这种表演感兴趣的话,可以试试恐怖屋,它白天是观光路线。”
对面两人都露出微妙的神色,“恐怖屋……也是你设计的?”
“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艾琳娜谦虚道。
威尔斯的确听说过这个“恐怖屋”,事实上,这个“景点”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可怕而让他们感兴趣,而是它的“游玩指南”。
那些表面看似平淡无奇、逻辑严谨的条款,实际上一琢磨,就会发现其中有些条款互相矛盾,似乎想让读者们对那些不正常的事物假装正常一样。
发现异常,想要远离或者解决都是人的本能,而要求他们对此视而不见,便会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焦虑,仿佛在暗示什么未知的、不可控制的现象和存在。
总而言之,不管是威尔斯还是他的朋友,态度都从不以为意到开始琢磨,并疯狂安利,甚至尝试仿照其风格进行创作,不过不管怎么写,都没有那种味道,可见写这种指南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在俱乐部内部,甚至悄无声息地出现了一个研究“指南”的小团体,而他们的进度也是一无所获,甚至,威尔斯已经在思考要不要真的去恐怖屋参观一番,亲身体验这份指南的奇妙之处,只是从前被吓得魂飞魄散的经历,让他非常抗拒,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现在,这位艾伦先生告诉他们,所谓“指南”也是他创作的?
“老实说,”威尔斯大胆地试探道,“我并不是个大胆的人,也一度想去恐怖屋体验,但是担心会遭到《鸦羽之宅》的可怕经历。”
艾琳娜毫不犹豫地说道,“还好吧,如果按照指南来走,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的。”
在恐怖屋开设之后,她根据游客们的反馈创作了一份“观光指南”,又让威廉他们根据指南来抓取互动的游客,所以,只要严格按照指南观光,白天的路线就不会被吓得太惨。
艾琳娜觉得自己真是一个好人。
这是威尔斯刚听说的, 他在俱乐部的客厅奇怪地问自己的朋友,“上次我来的时候,还没有风声呢。”
虽然野人俱乐部的入会程序相对于其他俱乐部来说很简单, 但也需要申请人拥有艺术、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的背景, 由两名成员提名和推荐,获得推荐后,申请人还需要参加一两次俱乐部的活动和聚会,让成员们进一步了解这位新成员。
一般来说, 推荐人都会先在俱乐部告诉其他成员,让大家对新成员有一个初始的好印象,威尔斯自认为是俱乐部的积极分子,可是就连他都不知道会有新成员到来,让他顿时好奇起来,“这位新成员是谁呀?”
“唔,说起来你可不要太惊讶, ”威尔斯的朋友迟疑道, “据说是写《鸦羽之宅》的艾伦先生, 据说那部改编的音乐剧——就是我们一起去看的那部——也有他的指导。”
威尔斯肃然起敬,“原来是他啊。”不由得恨恨地道, “他可是吓得我好惨!”
他现在回想起自己坐在那逼仄的凳子上,听到那可怕的拍手声, 转头便看到一张惨白面孔的场景, 新仇旧恨交织,他将手指掰得咔咔作响, 夸张地咬牙切齿道, “他人在哪呢?我倒想和他好好交流一番。”
“他还没来呢,”朋友也想起那天晚上的兵荒马乱, 不觉有些好笑道,“怕是等他来了,会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是的,当初《鸦羽之宅》音乐剧上演的时候,俱乐部里可是有一大半的成员们好奇地去观看,如此说来,要论这位新成员的“仇人”,恐怕威尔斯都排不上号呢。
“怎么现在才将这位作者先生邀请过来,”威尔斯顿时似是而非地埋怨道,“以这位先生的名气,早该加入我们俱乐部了。”
朋友瞥了他一眼,笑而不语,而后转移话题道,“我还听说,委员会那边似乎想要这位新成员开一场讲座,关于哥特文学和戏剧方面。”
在野人俱乐部,如同其他众多文学社团一般,内设多个专项委员会,负责策划与执行各类活动,从主席到秘书、财务官,各司其职,共同维系着俱乐部的运作。而举办讲座,正是委员会的职责之一。
威尔斯闻言,嘴角微微一撇,略带酸意地说,“啊?一来就能讲座吗?我都没开过几次呢。”
他在加入俱乐部两年后,才有机会开过一次讲座,公开分享自己创作“银叉文学”的经验和心得。那是在每个月一次的午餐会上,可以说,虽然俱乐部的结构松散,每周都有活动,但每月一次的“午餐会”,将邀请所有俱乐部成员,而绝大多数成员——只要能抽出时间的——都会尽量到达。
在“午餐会”上演讲一次,足够他吹嘘一整年,但这位新成员,居然刚进俱乐部就获得了这一殊荣!威尔斯怎么能不酸呢!他感觉自己吃进去一大口柠檬,浑身冒酸气。
“你没看最新一期的《斯特兰德报》吗?”朋友诧异地道,好心地起身去拿报纸,递给威尔斯,手指指向上面刊登其上的一篇文章,“你看,这篇专栏的作者。”
这是一篇关于“瘦长鬼影”的文章,讲述一个孩子在外玩耍时,其他孩子都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其中营造的幽深气氛,仿佛什么坏事即将发生。突然,不知从哪里来的浓雾笼罩过来——对生活在卢恩顿的威尔斯来说,这让他的代入感更真实了,他紧张地看着浓雾之中,慢慢出现一个黑影。
它如同一个来自地狱的幽灵,身材高挑,四肢瘦长,面容模糊而恐怖。在他所熟悉的现实场景中突然出现一个瘦长怪物,文章虽未过分渲染,但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寒意足以让威尔斯不寒而栗,他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越看这个形象越觉得眼熟,直到他看向作者的名字——艾伦。
卢恩顿有很多个艾伦,但是擅长写哥特文学的作家,恐怕只有那么一个,威尔斯的震惊之情尚未平息,视线又落在了文章标题旁的小字专栏上——“百鬼夜行系列”。
“这个……”威尔斯喃喃自语,脑海中迅速闪过一系列画面,“这不就是亡灵游行中的角色吗?这也是艾伦写的?!”
相比于《鸦羽之宅》,上了社会新闻的“亡灵游行”当然更有影响力,此时,威尔斯的柠檬味顿时消散一空,惊叹道,“莫非,亡灵游行也有他提供的创意?这确实说得通啊,毕竟他和欢乐之家有过《鸦羽之宅》的合作。”
“专门为亡灵游行的鬼魂开设一个专栏……”威尔斯感叹道,“这可不容易啊。”
所谓专栏作家,自然比普通作者更加难,至少他自己可没那么多东西能放在专栏上讲的。
这么一看,这位艾伦先生还真有资格在午餐会上开讲座。
就在几人窃窃私语讨论这位新成员的时候,一位生面孔和一位俱乐部成员步入客厅,这位生面孔长相普通,丢进人群里都找不出来,但浑身散发着一股受到良好教育的修养。
威尔斯正好坐在客厅门口,向那位熟悉的俱乐部成员点头示意,同时目光好奇地投向身旁的陌生人,猜测着生面孔的身份,“这位先生是?”
“这是艾伦先生,”引荐人笑容可掬,,“同为作家,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吧?”
“原来是艾伦先生!”虽然有点惊讶于对方的普通长相——在威尔斯看来,能够写出那么可怕的哥特文学,或许整个人都非常阴郁可怕——他向艾伦先生行了个礼,皮笑肉不笑地道,“《鸦羽之宅》,我当然久仰大名。”
艾琳娜现在就是后悔,特别后悔。
由于伯克利的艺术家身份克里贝名气太大,由他带着自己进入俱乐部,会引来各种各样的视线,伯克利便介绍一位推荐人,带她熟悉俱乐部的情况,但是没想到,所到之处,那些看似风度翩翩的成员们,一听到她的名字,立马露出一副“眼睛瞪得像铜铃”的表情,仿佛自己和他们有着什么深仇大恨一样。
一开始艾琳娜还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直到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提起她的“代表作”《鸦羽之宅》,才恍然大悟,这些可怜的成员们,应该是被《鸦羽之宅》吓惨了,才会连本带利地算到作者——也就是她头上。
艾琳娜真想喊一声“冤枉啊!”不过仔细想一想,好像确实也不冤枉……
但是,《鸦羽之宅》都过去多久了啊!他们就不能忘记那些被吓得满地乱爬的悲惨经历吗?
不管如何,来都来了,艾琳娜也只好僵硬地回了个礼,等待推荐人介绍对面人的身份。
“这位是写《家族之谜》的威尔斯先生,”推荐人正是引见着威尔斯和他朋友。
“我们都去看了《鸦羽之宅》,”威尔斯的朋友迫不及待地道,“真是一部……杰作,威尔斯差点没被吓死。”威尔斯佯装不悦地锤了朋友一拳,笑骂道,“你还说呢,要不是你朋友把票买成了互动形式,我们也不至于被吓得那么惨。”
原来如此,艾琳娜立马了解了威尔斯那点“小情绪”的原因,她此时只能微笑,生怕自己露出什么不适当的表情,让对面两人更加生气,简短地回答道,“谢谢。”
“能设计出这么可怕的互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朋友赞扬道。
啊?艾琳娜一时间不知道对方是在真心赞扬还是阴阳怪气,只好真诚地安利道,“如果您对这种表演感兴趣的话,可以试试恐怖屋,它白天是观光路线。”
对面两人都露出微妙的神色,“恐怖屋……也是你设计的?”
“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艾琳娜谦虚道。
威尔斯的确听说过这个“恐怖屋”,事实上,这个“景点”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可怕而让他们感兴趣,而是它的“游玩指南”。
那些表面看似平淡无奇、逻辑严谨的条款,实际上一琢磨,就会发现其中有些条款互相矛盾,似乎想让读者们对那些不正常的事物假装正常一样。
发现异常,想要远离或者解决都是人的本能,而要求他们对此视而不见,便会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焦虑,仿佛在暗示什么未知的、不可控制的现象和存在。
总而言之,不管是威尔斯还是他的朋友,态度都从不以为意到开始琢磨,并疯狂安利,甚至尝试仿照其风格进行创作,不过不管怎么写,都没有那种味道,可见写这种指南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在俱乐部内部,甚至悄无声息地出现了一个研究“指南”的小团体,而他们的进度也是一无所获,甚至,威尔斯已经在思考要不要真的去恐怖屋参观一番,亲身体验这份指南的奇妙之处,只是从前被吓得魂飞魄散的经历,让他非常抗拒,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现在,这位艾伦先生告诉他们,所谓“指南”也是他创作的?
“老实说,”威尔斯大胆地试探道,“我并不是个大胆的人,也一度想去恐怖屋体验,但是担心会遭到《鸦羽之宅》的可怕经历。”
艾琳娜毫不犹豫地说道,“还好吧,如果按照指南来走,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的。”
在恐怖屋开设之后,她根据游客们的反馈创作了一份“观光指南”,又让威廉他们根据指南来抓取互动的游客,所以,只要严格按照指南观光,白天的路线就不会被吓得太惨。
艾琳娜觉得自己真是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