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商战

    “简直荒唐!”威尔斯十分生气地阅读着新一期的《戏剧周报》, 上面刊登着一篇关于《鸦羽之宅》的负面评论,“……充斥着大量不适宜家庭观看的恐怖场景,对年轻观众和儿童造成了心理的不良影响……它原本就是以恐怖为主题的, 当然不适合家庭观看了!不良影响倒是有, 但你都去看了,这不是已经预料得到的吗?”
    “布景服装粗制滥造,表演乏善可陈,完全无法有效地传达恐怖气氛……许多观众在观剧后感到失望……”威尔斯都要被气笑了, 不是,写这篇稿子的人到底有没有去看过啊?但凡这人看过一场,也说不出观众感到失望这种鬼话。
    “……观众应当支持那些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而不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在这样一部低劣的恐怖戏剧上。”威尔斯冷笑一声,“原来如此,不知道所谓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但是,”他的妹妹看他一副怒极反笑的样子, 不由得问道, “你看完那部戏剧回来, 一直在说,永远都不会再去看, 永远不会!现在看起来,你还是挺喜欢这部戏剧的嘛。”
    威尔斯百口莫辩了, “我这可不是喜欢, 我只是觉得这个作者说的太可笑了。”
    把他吓得满地乱爬的戏剧,在这人口中却变成了“感到失望”, 这不是在小看他的胆子吗!这已经不是在攻击这部戏剧了, 是在攻击他的勇气!
    这样的报纸还有不少,除了攻击服装道具水平, 就是淡定地表示这部戏剧夸大其词,实际上完全不可怕……这些文章第一时间就被欢乐之家的备用经理注意到了,不过,出乎他意料之外,《鸦羽之宅》不但没有受到负面评论的影响,反而有更多自认为胆小的人前来观看。
    这些观众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态走进剧院,却在其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惊吓。当他们走出音乐厅,满脸苍白,痛骂报纸杂志上的那些虚假评论。这场景,已然成为考文特花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你是说,”艾琳娜在收到消息后,困惑地问道,“德鲁里巷剧院在试图抹黑我们的戏剧,说它不够可怕?”
    他们是不是傻?
    “我想,如果他们真的说《鸦羽之宅》太过可怕,恐怕效果还会更好。”爱德华耸了耸肩,原本他还以为这位同行会想出更狠的抹黑手段呢,没想到就这点水平。
    “我们也不能任由他们欺负吧!”艾琳娜气呼呼地道,“快,你也去报纸上说他们的历史剧扭曲历史事实,对话冗长,服装廉价,误导青少年的历史认知!”
    没看过猪跑,难道还没吃过猪肉吗?后世魔改历史的影视剧那么多,随便参考一下类似的批判话术就足以对付这个历史戏剧了。
    爱德华瞠目结舌地看着艾琳娜,"你甚至还没看过这戏,就能列出这么多所谓的缺点,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既然德鲁里巷剧院已经发起了攻击——尽管这种攻击反而带来了更多的观众,但如果不作出反击,恐怕真的会被视为好欺负的软柿子。
    受到这些负面评论刺激的,不只是音乐厅的老板,更多是那些被吓得魂飞魄散的观众们,如威尔斯一样,音乐厅一直宣传这是一个“恐怖挑战”,那挑战不过关也怪不得谁,但但报纸上却轻描淡写地说“不过如此”,这自然引发了观众们的强烈不满。还没等音乐厅采取行动,大量的信件就如雪花般涌入那些戏剧报纸杂志,痛斥他们的报道失实。
    面对观众的强烈反应,《戏剧周报》作为最先发布负面评论的媒体,迅速感受到了压力。在下一期的报纸上,他们不得不低头认错,表示自己在选用稿件时出现了失误,并已经对相应人员进行了处罚。而其他报纸也纷纷选择保持沉默,期望这场风波能够尽快平息。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艾琳娜“以牙还牙”的复仇心态,爱德华不得不自掏腰包,亲自去竞争对手的剧院,看了一场他们的《查理三世》——艾琳娜不想看这种枯燥乏味的历史戏剧——不得不说,不愧是卢恩顿唯二的正规剧院,不管从服装道具还是演员表演,都在水准之上,可惜他并不是来发掘优点的,只能睁大眼睛寻找这部戏剧的缺陷。
    众所周知,历史戏剧最大的困难,就是史实性和艺术性的平衡,太过写实,便会缺乏戏剧冲突;太在乎艺术性,就可能会篡改历史,反正,在这一平衡的把握上,没有任何戏剧能做得十全十美,让所有人都满意,也就给爱德华带来了可操控的空间。
    《查理三世》无疑是注重史实的,但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他们对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进行了部分美化,而他们的服装自然也不会完全贴合史实,会做一些符合当下的艺术化改造,更符合现在观众的审美,这无可厚非,但爱德华立马在自己内心的小本子上记下了“歪曲历史人物”。
    当他看完这部长长的戏剧,已经胸有成竹地准备好怎么攻击这部戏剧了。其实这也算是他的老本行,毕竟作为父亲的助理,他也经常和德鲁里巷剧院互相发抹黑的小文章。
    看完爱德华精心列出的几点缺陷,艾琳娜非常满意,决定自己再润色一番,“先将这部戏剧的缺陷扩大,今天敢美化人物,明天是不是敢抹黑人物了?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唔,再来一点上升,如果所有的历史戏剧都用这种欺骗的方式来表演,那些容易受影响的青少年,会不会将他们当成真的?对了,还有拉踩……”
    没过多久,艾琳娜便炮制出好几篇各有针对性的小作文,看得爱德华一脸复杂,“老实说,我的位置应该让给你来做。”
    他立马将这些小文章发给了各个合作已久的戏剧报纸。这些互相攻击的小文章,很容易吸引那些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提升报纸的销量,所以报社们对此来之不拒,但在经历《鸦羽之宅》的读者来信之后,他们都表示:婉拒了哈。
    “又是一封攻击《查理三世》的文章,”及时滑跪的《戏剧周报》编辑部叹道,“还登吗?”
    “算了算了,先避避风头吧,”编辑们纷纷摇头。
    “之前我们刊登的那些文章,也没有这么大的动静啊,”回想起前些天的经历,他们不禁都有些ptsd了,“这不是剧院们的日常操作吗?我以为读者应该都习惯了。”
    “是啊,”他们感叹道,“每次有新的戏剧上演,都会来这么一着,怎么这一次,就那么多读者抗议的?甚至还寄来了威胁信,天啦,那信里的故事真是让人害怕。”
    “那好像就是一封‘诅咒之信’,”编辑们同情地看向那位拆到诅咒信的同事,“听说,收到这封信的人,会受到亡灵的诅咒。”
    爱德华恐怕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家的周边产品会用在这种地方。
    不仅是“诅咒之信”,那些愤愤不平的读者们还往编辑部寄去各种可怕的周边产品,甚至连爱德华一直卖不掉的白裙子都开始热销了。往自己讨厌的人家里寄《鸦羽之宅》的周边,仿佛让观众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艾琳娜要是知道,恐怕得说一句“感谢德鲁里巷剧院”。
    眼看各大报纸接连拒稿,爱德华不得已使出了钞能力,虽然编辑部们仍然心有余悸,但是看这些文章写的不是《鸦羽之宅》,在金钱的攻势下,他们还是妥协了。
    当然,如果是《鸦羽之宅》的小文章,多少钱都不好使,据说那位拆到诅咒信的编辑,已经连续倒霉好几天,甚至还有真正去看过这部戏剧的同事们,用一种怜悯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可怜的编辑,仿佛他已经时日无多一般,这种心理阴影,可不是给钱就能解决的。
    于是,在一边倒的舆论攻势下,德鲁里巷剧院的新戏剧很快迎来了收入的下跌,尽管由于考文特花园剧院的缺席,导致市场上只有《查理三世》这一部戏剧,下跌得并不明显,但加上口碑的下滑,已经足够让剧院经理焦头烂额。
    剧院经理很多时候并不是剧院的拥有者,而是被雇佣而去充当经理的,备受期待的新戏剧遭此滑铁卢,恐怕这位经理得忙于稳住自己的地位,再也没工夫瞎攻击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音乐厅了。
    这一场交锋,顿时传遍了各大戏剧和音乐厅。
    “厉害,”身为同行的埃文斯都不得不为欢乐之家的胜利翘起大拇指,不管从体量还是影响力来看,音乐厅都不是正经剧院的对手,但这一次,音乐厅居然赢了——虽然可能是靠自告奋勇的观众、和对手的昏招赢的,但这也是毋庸置疑的胜利。
    经过此事,那些企图在舆论上抹黑《鸦羽之宅》的对手,恐怕需要更加谨慎行事了。
    “那些诅咒信那么有用吗?”埃文斯的注意力不知不觉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面,据说那些报社正是因为收到诅咒信才拒绝抹黑《鸦羽之宅》的文章,这一说法一诞生,立马让所有听说的人都信以为真。
    虽然诅咒信可能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但是拒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量观众的投诉信件,不过,这个解释哪有诅咒信那么吸引人?就连埃文斯都有些心动了,“我是不是也该买几封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