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文学俱乐部

    “要是被父亲知道, ”离开布景师大卫所居住的俱乐部,仆人们已经帮忙拦下了两辆马车,爱德华和艾琳娜坐在一辆马车上, 他有些迷茫, 又有些害怕,“我简直不敢想他的脸色。”
    谁懂呀家人们,他只不过是想想而已,艾琳娜却毫不犹豫地挥动着锄头, 将父亲辛辛苦苦找来的人才们,全都揣进自己兜里。
    大卫先生不仅接下了艾琳娜的单子,还一同去往书房,与他们探讨着这种有墙壁的现实主义布景该如何着手,艾琳娜虽然也是半懂不懂,但她毕竟见过这种形态的最终效果,和大卫说的也是有来有回。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门窗, ”艾琳娜提议道, “用灯光来区分不同的布景, 这样就减少了旋转舞台切换布景的次数,挪动家具也是个好办法, 或许,还可以设计两层的结构, 当灯光在底楼亮起, 观众们就不太会将注意力放在楼上。”
    “有道理,”大卫一边点头一边记下来, “我想, 这些布景的材质也需要仔细考虑,毕竟我们不可能将真正的墙搬到舞台上。”
    “之前我考虑过用木条来搭建墙体的框架, 然后铺设木板、硬纸板或者帆布之类的材料伪装墙面,”艾琳娜犹豫道,“木板太重了,我们的舞台有些小,恐怕难以支撑。”
    很快,大卫先生便一脸惊喜地、在稿纸上画了好几张图纸,完全忽略了大歌剧的事情。
    反正当他们见天色已晚,准备告辞回家的时候,大歌剧的进展为零,倒是艾琳娜的恐怖剧本,场景图纸都画出来了。
    不仅如此,在大卫的如此表现下,弗朗西斯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当着亚瑟的面看起了艾琳娜的剧本,这充满吓人场景的新奇剧本,加上他对卢恩顿的雨天体验,让他更是灵感迸发,虽然还有大歌剧等着他制作,却扬言“小小的恐怖戏剧,不至于影响到大歌剧的时间。”硬是在亚瑟的视线下接了这部戏剧的歌曲订单。
    从前的挖墙脚到底没影响到正事,但爱德华真的很担心,万一弗朗西斯先生说漏了嘴——他看起来就不是能保密的人,父亲的雷霆之怒,肯定不会冲着艾琳娜去,他不就成了最好的背锅选手了吗?
    “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踪影,”爱德华苦巴巴地祈求着自家妹妹,“你知道谁会下此毒手。”
    “夸张了夸张了,”艾琳娜心虚地看天看地,“大歌剧嘛,本来就进展缓慢,再慢一点其实也不明显,对吧,哈哈。”她干笑两声,在爱德华越发悲愤的目光中闭上了嘴。
    是啊,原本在弗朗西斯的拖延症下进展就很慢了,更不用提这个吓人戏剧突然出现,进展不是更慢了吗?
    爱德华暗自下定决心,回去一定要赶紧催促弗朗西斯,不能让他再摸鱼了。
    反正,一直充当监督者的亚瑟先生,看到弗朗西斯一副这单子我接定了的样子,也只能无奈地在合同里加上了自己的名字,好像这样就能名正言顺地催促弗朗西斯一样。
    “你这部戏剧还没起名字吧?”爱德华放空着思维想了想自己的惨淡未来,被吓了个激灵,尝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打算叫什么名字?总不能一直喊恐怖戏剧吧?”
    “唔,”艾琳娜想过几个类似“老屋”、“诅咒”之类的名字,但总觉得透着一股霓虹风格,只好问道,“还没想到,你有什么想法吗?”
    “《鸦羽之宅》怎么样?”爱德华倒是起名字的一把好手,“乌鸦象征着死亡和不详,加上主要场景在宅邸之中,这名字就很阴森恐怖。”
    艾琳娜想不到更好的,索性从善如流地认可了这个名字。
    拥有了布景师和作曲家,《鸦羽之宅》已经走上正轨,回到家后,艾琳娜用艾伦的名义给威廉写了封信,告诉这些亡灵们,他们所期盼的吓人新戏剧正在筹备,让他们先准备着。
    “真的吗?”饰演灰姑娘的女亡灵刚一下台就听到了这个好消息,连忙赶去和威廉确认,“什么时候招收演员?”
    “应该会对我们内部先来一个招聘会,”威廉迟疑道,“如果不行的话,就向外界招聘。”
    “哈?”这位女演员诧异道,“我觉得我们的演技和歌唱都有很大的进步啊。”
    这是实话,《灰姑娘》已经拥有了一批专门的观众,她们大部分是女性,就像粉丝们能从玲娜贝尔的脚认出内里的演员一样,这些观众也能从她们那厚厚的妆容下,认出哪个是她们喜欢的灰姑娘。
    因为有了ab组,通常情况下,亡灵演员会出演a组的下午场次,因为他们晚上还得去鬼魂之旅上班,打两份工——如果《鸦羽之宅》开演,那半夜还得回来演戏,打三份工,简直闻者伤心见者落泪——而b组演员则主打晚上的场次。
    这些忠实的观众们早已洞察到,尽管a组演员在专业性上或许稍逊于b组——这是显而易见的,毕竟他们仅在威廉的指导下学习,尚未经历系统的训练——但无论是行走还是跳舞,a组演员都展现出一种飘逸的姿态。
    尤其是当他们身着那层层叠叠的蓝色大裙子时,a组的灰姑娘在跳舞时仿佛整个人都轻盈得飘了起来,这段舞会无疑成为了她的华彩段,与裙子的华丽相得益彰。许多观众都是冲着这优美的舞姿而特意前来。相比之下,b组的灰姑娘则显得稍微有些笨重。
    这当然可以理解,毕竟亡灵嘛。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即便亡灵灰姑娘是个业余的,也生出一股好胜心,每天都在研究怎么演好灰姑娘,维持自己a组的统治地位,进步飞快,这或许就是对照组的力量。
    “不是演技的问题,”威廉立马解释道,“主要是,艾伦担心我们演不出被吓到的感觉……你懂的。”
    女演员沉默了。
    确实,她自己都是亡灵了,只有她去吓别人的份,怎么可能被假的吓到。
    “如果是普通人类的话,”威廉摊了摊手,“被吓到的表情会更加逼真。”
    女演员做梦都没想到,居然是自己的亡灵身份桎梏了自己的演技,她叹了口气,嘴硬道,“我倒想看看,哪个人类敢来当这个被吓的主角。”
    虽然说是主打吓人的戏剧,但亡灵们没见过什么类似的剧目,有点想象不出到底有多可怕,鬼魂之旅倒是挺可怕的,可它毕竟是一个主打互动的体验项目,和在台下观看的戏剧并不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考文特花园的“鬼魂之旅”在最新旅游指南中脱颖而出,超越了蜡像馆和畸形秀,荣登卢恩顿最恐怖旅游项目的榜首。书籍发布后,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弗兰西和莱茵等国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渴望亲身体验这一恐怖之旅,使得“鬼魂之旅”再次名声大噪。
    这股风甚至吹到了弗兰西、莱茵等国,在那些国家也纷纷出现了类似的鬼魂之旅项目,只是他们没有卢恩顿那么得天独厚的阴沉气质,到底没有什么水花。
    一手创作出鬼魂之旅的艾伦先生现在要重出江湖,制作一部主打吓人的戏剧,这传出去肯定会让那些恐怖迷们热切期盼。
    除了卢恩顿的城市气质,这些恐怖迷们的诞生,还得归功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让人们对恐怖、怪异和未知有着特别的兴趣,虽然没有专门讨论恐怖文学的俱乐部,但是不少文学相关的俱乐部和沙龙,都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威尔斯写的《家族之谜》让他名声大振,参与了好几个类似的俱乐部。
    这些俱乐部并不像“绅士知识分子俱乐部”那么松散,他们会定期举办聚会,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有时候会请作家、学者来举办演讲和讲座,分享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者去图书馆和书店参观,了解最新的文学作品。
    “最近畅销的著作有我们的老朋友,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天,他正在俱乐部里参加聚会,听着成员们谈论着最近的流行风潮,这些书名都是老面孔了,他的《家族之谜》榜上有名,还有《女士月刊》上的《海伦》,也排在这个榜单里。
    当他第一次听到《海伦》的名字时,简直大吃一惊,他完全没想到女性杂志居然也能卖那么多份,乃至于挤进了俱乐部的畅销榜上,但显然他的吃惊并未结束,因为随着《女士月刊》的期数变多,它的排名也越来越靠前。
    “主要归功于它的一系列产品扩展了它的知名度,”介绍的主持人对此颇有研究,“这位作者的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老实说,我甚至想邀请她前来开一次讲座——怎么开发作品的周边商品。”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一些男士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他们还是得专注于作品,而不是去研究怎么赚钱。
    总之,在文学俱乐部的讨论中,《海伦》并非默默无闻。
    等主持人念完这个月的榜单,威尔斯旁边的作者朋友便凑过来低声笑道,“其实,榜首应该是另一本……《海上冒险记》,据说它已经卖出了四万多本。”
    “啊?”威尔斯震惊,“我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四万多本?这么多销量不可能没有姓名吧?”
    “因为这是一本来自霍利维尔街的作品,”作者朋友揭秘道。
    “难怪呢,”尽管如此,威尔斯还是非常震惊,“四万本,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而且它刚发售不满半个月,”作者朋友耸了耸肩,“老实说,看得我都心动,它一本单价五镑。”
    “五镑?!”威尔斯深吸口气,别说他朋友,他自己都蠢蠢欲动了,但随即他便冷静下来,“这本一定写得相当好,才能这样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