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晚宴反响

    好在, 站在灯光下的机会不止一次,欧文没等太久,便观看着这戏剧的剧情再次走入死胡同, 侦探只好继续向观众们发问, 这次,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他立马站了起来——和他一起站起来的还有两三个人。
    你们也太积极了吧!他不禁在心里哀嚎。
    幸运的是,这位侦探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给予每位证人同等的机会陈述证词。然而, 即便欧文已经在心底反复排练多次,但面对那无数双观众的期待目光,他仍旧显得不够熟练与流畅,初始的几句回答甚至有些磕磕绊绊。其他证人们也与他相似,略显紧张。然而,在侦探的巧妙引导和耐心询问下,欧文逐渐找回了自信, 恢复了镇定。
    “我今天的表现真是太糟糕了。”当欧文坐下时, 他懊悔地向哥哥倾诉, “我实在是太紧张了。”
    而他的哥哥却以一种奇异的目光打量着他,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弟弟一样, “哇哦,说真的, 你的表现真的让我大吃一惊。我是说, 你成长了,欧文。”
    昔日那个偷偷看口口小说的大男孩, 居然能在这样的场合下侃侃而谈, 实在让他哥有些刮目相看。
    “啊,哈哈哈哈, ”欧文不自然地笑了笑,但内心却非常开心。
    或许是看到这些踊跃观众的缘故,也或许是这个案件并不十分困难,等到后面,连第一次看这种戏剧的埃文斯,都弄清了谁才是毒害这位年长者的凶手,当侦探将指证凶手的歌词激情澎湃地唱了出来,这位凶手当即便被扭送到舞台上——在他们不知不觉中,舞台布景换成了室外的场面,上面还多了一个绞刑架。
    凶手在绞刑架上唱着自己的挽歌,其他演员们也在舞台上汇聚一堂,抒发自己内心的忐忑和不安,最后,在绞索拉紧之后,帷幕落了下来,今晚这出别开生面的谜题晚宴便由此告终。
    “这真是太精彩了!”埃文斯听到隔壁桌的两兄弟热烈讨论着他们的竞争对手,“下次我也要来当一回证人,对,我要带上我的朋友们,让他们看看我在灯光下的风采!”
    “……你还真是不禁夸啊。”
    “嗯,看起来做证人也不是那么难嘛。”背后,一位观众一边缓缓离席,一边心中满怀憧憬地自言自语,“如果换成是我,我肯定也能讲得头头是道。”
    众所周知,演员的职业门槛颇高,特别是这类要求动作、表情和歌唱并重的戏剧演员。平日里,普通观众只能在台下仰望这些专业演员的风采。然而,现在,一个难得的机会摆在了他们面前。
    所有的证词都已经被精心准备在纸袋里,观众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在恰当的时机,将纸袋中的话语流畅地表达出来。无需担心唱歌跳舞的才艺,也不必购买昂贵的戏服,门槛之低,只需勇敢地站起来,便能化身为一回业余的戏剧演员,在众人惊羡的目光下,与专业演员们共同演绎一出引人入胜的戏剧。
    不管是沉默寡言、抑或活泼开朗的观众,在此刻都有些心动了。
    当然,这并不包括埃文斯,他可是同行的经理,看大家跃跃欲试,他内心如刀割一样,已经感觉到这种互动形式肯定会成为音乐厅的另一大潮流。
    即便抛开这种创新的互动形式不谈,剧本本身也打磨得极为精致,每个情节都环环相扣,那些不经意间提及的话语,在后续剧情中竟成为了关键证据。埃文斯判断,这样的剧本绝非寻常之作,定是出自业内大家之手。
    演员的唱功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方才,埃文斯对面的男士一展歌喉,那洪亮的声音几乎震得他耳朵嗡嗡作响。要知道,在音乐厅这样的环境中,没有扩音装置的辅助,想要声音洪亮、穿透力强,全靠演员自身的功底和观众们的安静如鸡。
    “该死的,这欢乐之家怎么那么多新花样?”被迫卷起来的埃文斯内心在哭泣,“之前的音乐节目不是很受欢迎吗?为什么要搞这些东西?现在好了,大家都不开心了,你满意了吧?”
    回想之前的水下表演,埃文斯还能挖掘几个擅长潜水的演员,短暂地为自家音乐厅带来不少收入。然而,面对《灰姑娘》和现在的谜题晚宴,他确实感到束手无策。
    《灰姑娘》的核心他大概知道,美满的爱情故事加上非常具有视觉效果的变装魔术,前者并不难,后者嘛,可以搞个差一点的,谜题晚宴也是,剧本可以照着改改,演员也可以挖,可是问题并不在这里,而是观众。
    埃文斯音乐厅的票价不高,观众大多是一些工人、船员……就算他知道人家是怎么成功的,他的观众们也不会买账。欢乐之家不一样,它的票价提上去之后,已经排除掉了那些举止粗鲁的人士,他现在环顾一圈,便发现起码有三分之一的观众是女士。
    这种概率无疑是相当惊人的,埃文斯听说,甚至在一些《灰姑娘》的下午专场,女士们的占比几乎达到了一半的程度,毕竟下午有太阳,比晚上安全很多,女士们也更倾向于在下午去外面活动。
    观众群体都不一样,他拿什么来学?如果真的将欢乐之家的模式搬到自己的音乐厅,恐怕侦探一问话,观众们会一片沉默,无人应答。
    然而,若他试图抬高票价以吸引更高端的观众,恐怕又会失去现有的观众基础,导致收入锐减。
    想到这里,埃文斯无奈地叹了口气,带着沮丧的心情离开了欢乐之家。
    第二天,各大报纸编辑部便收到了关于谜题晚宴的投稿。
    “这是我参加过的最令人兴奋的晚宴,一场不可思议的体验!”《斯特兰德报》的乔纳森编辑看到这稿子,立马想起了曾经去采访过的《灰姑娘》,他一直关注着这部谜题晚宴戏剧,但由于接手了另一个采访任务,没能第一时间去体验这个戏剧,看到这份投稿,还有些新奇,转头问道,“这部戏剧你们昨天去看了吗?怎么样?”
    “确实非常有趣!”同事回答道,“尤其是那个证人环节,让我印象深刻。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观众积极主动地充当证人,为剧情增添了不少看点。”
    乔纳森笑着猜测:“或许有些观众是音乐厅经理特意安排的?”对于这种可能的“小伎俩”,身为资深记者的他并不陌生。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其中确实有很多都是真正的观众。”同事补充道,“他们说话结结巴巴的,语无伦次,完全不是训练有素的样子。
    这倒是让乔纳森货真价实地惊讶了起来,“哇哦,居然有真的观众参与吗?就像灰姑娘的草坪舞会一样?下次我也去看看。”
    “那你可得提前买票,”同事笑道,“当一样新东西出现在卢恩顿,肯定会有很多人想看。”
    与此同时,欧文也在朋友间热烈地推荐这款“陪审团游戏”的戏剧。“我们得提前买票,”他兴奋地告诉朋友们,“等着看我作为证人出席的英姿吧!”
    “芜湖~!拜见检察官大人!”他的狐朋狗友们立马起哄道。
    自打上次在音乐厅充当了一回证人演员,他便在朋友中间大肆宣传着自己的表现,并强烈要求朋友们一同去观看,为此,他特地将带回家的纸袋里的证据练习了很多遍,确保下次再成为证人就能够对答如流,甚至对着镜子琢磨起自己的表演方式,欧文的父母都笑他从法学院毕业后,恐怕要直接去剧院工作了。
    但是,哪个阳光开朗大男孩不渴望在朋友面前装一把呢?
    “总而言之,等下放学我们就直接去考文特花园买票,”欧文提醒道,“你们可别忘了。”
    放学后,他们如约直奔欢乐之家,顺利地买到了下周的戏剧票。之后,他们在市场上闲逛了一会儿,买了些新鲜水果和鲜花,便各自回到了家中。但欧文并未随他们一同离开。
    他今天还没去霍利维尔街,而据说,那本艾伦先生的新作,可能就在最近要发售了。所以,在朋友们都回家之后,他特地乘坐马车去往那条街道上,和他之前所见的场景不同,这次,小巷子里堪称人山人海,说实在的,他在音乐厅里都没见到过那么多人。
    “这里怎么这么热闹,是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吗?”欧文好奇地向一位路人询问,而对方也显得一脸茫然,“不知道啊,我看大家都在排。”
    欧文顺着路人所指的方向望去,人头攒动,密密麻麻。街道两旁的店铺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或站或坐,有的低头看书,有的交头接耳,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前方,仿佛在等待着什么重要的时刻。
    欧文心中充满好奇,当即决定去找自己的“熟人”约瑟夫店长了解情况。他挤进人群,向约瑟夫的小店靠近。然而,小店门口也挤满了人,约瑟夫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无暇与他打招呼,都在忙着招待陌生的客人。
    “约瑟夫,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欧文好不容易抓住一位熟客问道。
    “哦,我还以为你也是因为知道这件事才来的呢。”熟客笑着说,“艾伦先生的新作据说今晚或者明天就要发售了,所以我们提前赶来排队了。”
    “啊?”欧文疑惑,欧文不解,欧文震惊,“什么?”
    这么大阵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