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赫尔曼的彩虹屁
当艾琳娜接到转手几次的薇拉信件时, 她正在帮弗朗西斯看推理晚宴的剧本。
这是他之前就写好的,然而他始终对其成果抱有些许不满,加之《灰姑娘》分散了他的精力, 导致这部剧本一直未能完善。直到《灰姑娘》成功上演, 弗朗西斯才在好友亚瑟的催促下,重新捡起来,进行细致的修改。
“我个人觉得已经相当不错了,”艾琳娜好奇地询问, “你们认为问题出在哪里呢?”
“互动的过程,”弗朗西斯抢先答道,“它和我从前写的东西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一个题材,但是自从我和亚瑟去过鬼魂之旅,就觉得这个剧本还缺了点什么。”
他们原本并不畏惧鬼魂,但那次“鬼魂之旅”的体验让他们深刻理解了, 为何那么多人选择在炎炎夏日参与这一活动。在那个过程中, 他们亲身体验了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凉意, 简直是夏日解暑的绝佳选择。
虽然推理案件很难做到这样的解暑效果,不过其中的互动形式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至少,他们都觉得在这个推理晚宴上, 互动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们的互动环节太少了, ”弗朗西斯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吹毛求疵,“只是将演员安插在观众座位上, 在适当的时候站出来发言而已。”
艾琳娜点了点头, 认真想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更深入的互动环节, 比如让观众参与到推理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他们扮演剧中的某些角色。”
“唔,扮演什么角色呢?他们可不会唱歌吧?”留下来看管妹妹的珍妮特插话道,“毕竟这种戏剧表演通常都需要一些才艺展示。”
“比如说提供线索的证人,”艾琳娜提议道,“我们可以在餐桌上放置一些线索纸条或谜题,当嫌疑犯演员在台词中露出破绽时,这些获得线索的观众便可以站出来揭露真相。如果观众们在这方面稍显笨拙,我们也可以安排专门的演员来协助完成这一任务。”
“真不错,”旁边的亚瑟不禁感慨地拍了拍弗朗西斯的肩膀,“早让你来找艾琳娜问问,你非要拖到现在才来。”
弗朗西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这确实是个好主意。那些能够成功戳穿嫌疑犯证词的观众,一定会为自己的机智和敏锐感到自豪。”
艾琳娜继续深入思考,补充道:“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死者原本看似正常,却突然‘死亡’——当然,这需要提前告知观众这是戏剧效果,以免引发恐慌。甚至,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场景,让嫌疑犯们之间产生冲突,大打出手,观众则需要上前拉架——让几个托示范一下。”
弗朗西斯难得地找来纸笔,将这些精彩的思路一一记录下来,“太感谢你了,艾琳娜。如果你对这部剧本感兴趣,我一定会给你一个优惠的价格。”
“好呀好呀,”艾琳娜毫不迟疑地预订了,“请务必卖给我们。”
正当弗朗西斯埋头疾书之际,伊丽莎白轻敲书房门,走了进来:“艾尔,有你的信件。另外,弗朗西斯先生、亚瑟先生,坎贝尔先生正在找你们,他看起来很高兴,我猜可能是有好消息。”
原本沉浸于推理晚宴剧本的弗朗西斯和亚瑟,被提醒后猛然记起,他们原本来卢恩顿的目标是创作一部大歌剧。然而,大歌剧的制作成本高昂,艾琳娜的父亲一直在努力游说她的祖父拨款支持。
此刻看来,大歌剧的项目难道终于有望被提上日程了?
“希望真是个好消息。”弗朗西斯眼睛一亮。虽然《灰姑娘》和谋杀晚宴的创作都很有趣,但大歌剧才是他们心中真正想要实现的艺术梦想。于是,在得知坎贝尔先生找他们后,他们向几位女孩道别,匆匆出门寻找坎贝尔先生。
“真可惜,父亲这么快就说服了祖父。”珍妮特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不禁叹了口气,“如果晚一点,等谋杀晚宴制作完成再决定,那该多好。我对这种戏剧还挺感兴趣的。”
伊丽莎白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以弗朗西斯先生的才华和精力,大歌剧一旦开始,他们可能真的没太多时间顾及谋杀晚宴了。”
“还早着呢,”艾琳娜耸了耸肩,“制作一部大歌剧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光是前期的调查和筹备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她接过丽兹递来的信件,瞥见伯克利公爵的地址后,决定先回房间细细查看。
出乎意料的是,这封来自伯克利公爵的信中,还夹带着一封未曾拆封的信。公爵在信里首先向她表示了祝贺,为《灰姑娘》在卢恩顿的首演成功而欢欣鼓舞,并提及即使在遥远的斯格兰,他也听闻了这部作品在卢恩顿所引起的巨大轰动——是不是太夸张了些?但伯克利公爵的消息向来是如此灵通。
公爵进一步解释说,薇拉本想直接给艾琳娜寄信,但为了保护艾琳娜的身份,俱乐部管家于是将薇拉的信件先寄给伯克利公爵,再由他作为中间人转寄给艾琳娜。因此,艾琳娜在给薇拉回信时,也需要先寄给伯克利公爵,再由他寄回俱乐部。
尽管裁判所已经放松了对艾琳娜的监管,但伯克利公爵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谨慎。
“俱乐部里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地获取女神的眷顾,”在信的最后,伯克利犹如定海神针般讲述道,“所以我猜薇拉给你写信,应该是出于私人的目的。”
他自然不会去翻阅一位女士的私人信件,不过因为薇拉第一次给艾琳娜直接写信,他担心艾琳娜或许会因此以为俱乐部出现什么不妙的变故,所以在信里先解释了一二。
在仔细读完伯克利公爵的来信后,艾琳娜轻轻展开了薇拉的信笺。
薇拉在信里诉说了一番俱乐部的变化,当然,隐晦的,隐晦到艾琳娜需要连蒙带猜才知道她在信里的请求。
“想让我写一部优秀的口口作品,并在发售前让他们准备一下代餐?”看到这个请求,艾琳娜都有些佩服薇拉的主意了,“这么蹭美神的神眷,好像也不是不行啊。”
看来她的马甲肯定是保不住了,但是没关系,大家都是一丘之貉。
艾琳娜自然希望同类们越早恢复原貌越好,他们那副红皮肤的样子,如果不带着变形徽章,很容易被认为是怪物,而人鱼和亡灵,甚至新来的精灵们,都没有那么明显的容貌差异。
所以,如果有办法能够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容貌,她当然会去尝试。
然而,艾琳娜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涉足口口文学领域了,她对于这次的创作方向感到有些迷茫。毕竟,她身处远离卢恩顿的地方,对市场的新趋势和读者对口口文学的接受程度一无所知。直接向伯克利公爵询问显然不太合适,而薇拉那边又因为通信不便,回复需要数周时间。
于是,照常地,她写信给了霍利维尔街的出版商,赫尔曼先生。
作为接触市场的一把手,赫尔曼先生自然最了解读者的需求。
“什么?艾伦先生的来信?”赫尔曼先生一把夺过这封来之不易的信件,要知道,自从《梦中奇旅》第二部发售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了艾伦先生的消息,大家都在问还有没有第三部的时候,他都只能说不知道。
在艾琳娜给他画的饼里,《梦中奇旅》实际上只有上下两部,但赫尔曼自认为,艾伦先生看到这本书销量如此火爆,肯定会想要继续写下去的,没想到这么久过去,都没有他的新书消息,这次收到他的信件,可把赫尔曼惊喜坏了,他还以为对方再也不写了呢。
“咨询最近市场流行的题材?和读者接受的尺度?”赫尔曼眼睛几乎要冒光了,“这是不是意味着,霍利维尔街的统治者,即将回到他的王国了?艾伦先生要准备新书了?”
这两个问题都难不倒赫尔曼,由于《梦中奇旅》的销量,那些印刷商们似乎才第一次意识到,口口文学居然有那么大的市场,纷纷涌入霍利维尔街,想要趁此机会分一杯羹,不过,鉴于这种生意始终不太能见光,大家的活动都非常隐蔽,赫尔曼先生凭借他在这条街道上的深厚经营,始终稳坐龙头交椅。
那些想赚一笔的投稿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投稿对象就是他,他不要的稿子才会投递给其他印刷商,这就意味着,他选中的作品,绝对是上乘之作。
“现在的市场流行元素还是伐木工、搬运工这样的壮汉,”赫尔曼在信中回复道,“但是这股风潮逐渐在下滑,或许是市场逐渐饱和了,人们第二喜欢的,还是那些优雅的贵族绅士,不过,大家似乎都非常迷恋那些偷偷摸摸的情节,这当然归功于您的影响。还有,最近涌入了一波同人创作的风潮,比如说,现在很火的《海伦》和《家族之谜》之类的作品,就有人写着口口版本的主角故事,销量也不错。”
“至于尺度,”赫尔曼先生迟疑了一会儿,“虽然不太懂什么叫尺度,但是,很多作品都已经脱离了所谓的梦境,在现实中来描写,或许这样更能激发读者们的幻想吧。”
艾伦先生没要参考,他也不敢寄给对方,毕竟这些书籍都不适合光明正大地邮寄,于是只能在信里夹杂几张他认为的优秀作品,并在最后献上彩虹屁,“当然,我相信,无论您写什么样的作品,一定都会大受欢迎。”
这是他之前就写好的,然而他始终对其成果抱有些许不满,加之《灰姑娘》分散了他的精力, 导致这部剧本一直未能完善。直到《灰姑娘》成功上演, 弗朗西斯才在好友亚瑟的催促下,重新捡起来,进行细致的修改。
“我个人觉得已经相当不错了,”艾琳娜好奇地询问, “你们认为问题出在哪里呢?”
“互动的过程,”弗朗西斯抢先答道,“它和我从前写的东西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一个题材,但是自从我和亚瑟去过鬼魂之旅,就觉得这个剧本还缺了点什么。”
他们原本并不畏惧鬼魂,但那次“鬼魂之旅”的体验让他们深刻理解了, 为何那么多人选择在炎炎夏日参与这一活动。在那个过程中, 他们亲身体验了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凉意, 简直是夏日解暑的绝佳选择。
虽然推理案件很难做到这样的解暑效果,不过其中的互动形式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至少,他们都觉得在这个推理晚宴上, 互动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们的互动环节太少了, ”弗朗西斯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吹毛求疵,“只是将演员安插在观众座位上, 在适当的时候站出来发言而已。”
艾琳娜点了点头, 认真想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更深入的互动环节, 比如让观众参与到推理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他们扮演剧中的某些角色。”
“唔,扮演什么角色呢?他们可不会唱歌吧?”留下来看管妹妹的珍妮特插话道,“毕竟这种戏剧表演通常都需要一些才艺展示。”
“比如说提供线索的证人,”艾琳娜提议道,“我们可以在餐桌上放置一些线索纸条或谜题,当嫌疑犯演员在台词中露出破绽时,这些获得线索的观众便可以站出来揭露真相。如果观众们在这方面稍显笨拙,我们也可以安排专门的演员来协助完成这一任务。”
“真不错,”旁边的亚瑟不禁感慨地拍了拍弗朗西斯的肩膀,“早让你来找艾琳娜问问,你非要拖到现在才来。”
弗朗西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这确实是个好主意。那些能够成功戳穿嫌疑犯证词的观众,一定会为自己的机智和敏锐感到自豪。”
艾琳娜继续深入思考,补充道:“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死者原本看似正常,却突然‘死亡’——当然,这需要提前告知观众这是戏剧效果,以免引发恐慌。甚至,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场景,让嫌疑犯们之间产生冲突,大打出手,观众则需要上前拉架——让几个托示范一下。”
弗朗西斯难得地找来纸笔,将这些精彩的思路一一记录下来,“太感谢你了,艾琳娜。如果你对这部剧本感兴趣,我一定会给你一个优惠的价格。”
“好呀好呀,”艾琳娜毫不迟疑地预订了,“请务必卖给我们。”
正当弗朗西斯埋头疾书之际,伊丽莎白轻敲书房门,走了进来:“艾尔,有你的信件。另外,弗朗西斯先生、亚瑟先生,坎贝尔先生正在找你们,他看起来很高兴,我猜可能是有好消息。”
原本沉浸于推理晚宴剧本的弗朗西斯和亚瑟,被提醒后猛然记起,他们原本来卢恩顿的目标是创作一部大歌剧。然而,大歌剧的制作成本高昂,艾琳娜的父亲一直在努力游说她的祖父拨款支持。
此刻看来,大歌剧的项目难道终于有望被提上日程了?
“希望真是个好消息。”弗朗西斯眼睛一亮。虽然《灰姑娘》和谋杀晚宴的创作都很有趣,但大歌剧才是他们心中真正想要实现的艺术梦想。于是,在得知坎贝尔先生找他们后,他们向几位女孩道别,匆匆出门寻找坎贝尔先生。
“真可惜,父亲这么快就说服了祖父。”珍妮特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不禁叹了口气,“如果晚一点,等谋杀晚宴制作完成再决定,那该多好。我对这种戏剧还挺感兴趣的。”
伊丽莎白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以弗朗西斯先生的才华和精力,大歌剧一旦开始,他们可能真的没太多时间顾及谋杀晚宴了。”
“还早着呢,”艾琳娜耸了耸肩,“制作一部大歌剧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光是前期的调查和筹备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她接过丽兹递来的信件,瞥见伯克利公爵的地址后,决定先回房间细细查看。
出乎意料的是,这封来自伯克利公爵的信中,还夹带着一封未曾拆封的信。公爵在信里首先向她表示了祝贺,为《灰姑娘》在卢恩顿的首演成功而欢欣鼓舞,并提及即使在遥远的斯格兰,他也听闻了这部作品在卢恩顿所引起的巨大轰动——是不是太夸张了些?但伯克利公爵的消息向来是如此灵通。
公爵进一步解释说,薇拉本想直接给艾琳娜寄信,但为了保护艾琳娜的身份,俱乐部管家于是将薇拉的信件先寄给伯克利公爵,再由他作为中间人转寄给艾琳娜。因此,艾琳娜在给薇拉回信时,也需要先寄给伯克利公爵,再由他寄回俱乐部。
尽管裁判所已经放松了对艾琳娜的监管,但伯克利公爵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谨慎。
“俱乐部里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地获取女神的眷顾,”在信的最后,伯克利犹如定海神针般讲述道,“所以我猜薇拉给你写信,应该是出于私人的目的。”
他自然不会去翻阅一位女士的私人信件,不过因为薇拉第一次给艾琳娜直接写信,他担心艾琳娜或许会因此以为俱乐部出现什么不妙的变故,所以在信里先解释了一二。
在仔细读完伯克利公爵的来信后,艾琳娜轻轻展开了薇拉的信笺。
薇拉在信里诉说了一番俱乐部的变化,当然,隐晦的,隐晦到艾琳娜需要连蒙带猜才知道她在信里的请求。
“想让我写一部优秀的口口作品,并在发售前让他们准备一下代餐?”看到这个请求,艾琳娜都有些佩服薇拉的主意了,“这么蹭美神的神眷,好像也不是不行啊。”
看来她的马甲肯定是保不住了,但是没关系,大家都是一丘之貉。
艾琳娜自然希望同类们越早恢复原貌越好,他们那副红皮肤的样子,如果不带着变形徽章,很容易被认为是怪物,而人鱼和亡灵,甚至新来的精灵们,都没有那么明显的容貌差异。
所以,如果有办法能够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容貌,她当然会去尝试。
然而,艾琳娜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涉足口口文学领域了,她对于这次的创作方向感到有些迷茫。毕竟,她身处远离卢恩顿的地方,对市场的新趋势和读者对口口文学的接受程度一无所知。直接向伯克利公爵询问显然不太合适,而薇拉那边又因为通信不便,回复需要数周时间。
于是,照常地,她写信给了霍利维尔街的出版商,赫尔曼先生。
作为接触市场的一把手,赫尔曼先生自然最了解读者的需求。
“什么?艾伦先生的来信?”赫尔曼先生一把夺过这封来之不易的信件,要知道,自从《梦中奇旅》第二部发售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了艾伦先生的消息,大家都在问还有没有第三部的时候,他都只能说不知道。
在艾琳娜给他画的饼里,《梦中奇旅》实际上只有上下两部,但赫尔曼自认为,艾伦先生看到这本书销量如此火爆,肯定会想要继续写下去的,没想到这么久过去,都没有他的新书消息,这次收到他的信件,可把赫尔曼惊喜坏了,他还以为对方再也不写了呢。
“咨询最近市场流行的题材?和读者接受的尺度?”赫尔曼眼睛几乎要冒光了,“这是不是意味着,霍利维尔街的统治者,即将回到他的王国了?艾伦先生要准备新书了?”
这两个问题都难不倒赫尔曼,由于《梦中奇旅》的销量,那些印刷商们似乎才第一次意识到,口口文学居然有那么大的市场,纷纷涌入霍利维尔街,想要趁此机会分一杯羹,不过,鉴于这种生意始终不太能见光,大家的活动都非常隐蔽,赫尔曼先生凭借他在这条街道上的深厚经营,始终稳坐龙头交椅。
那些想赚一笔的投稿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投稿对象就是他,他不要的稿子才会投递给其他印刷商,这就意味着,他选中的作品,绝对是上乘之作。
“现在的市场流行元素还是伐木工、搬运工这样的壮汉,”赫尔曼在信中回复道,“但是这股风潮逐渐在下滑,或许是市场逐渐饱和了,人们第二喜欢的,还是那些优雅的贵族绅士,不过,大家似乎都非常迷恋那些偷偷摸摸的情节,这当然归功于您的影响。还有,最近涌入了一波同人创作的风潮,比如说,现在很火的《海伦》和《家族之谜》之类的作品,就有人写着口口版本的主角故事,销量也不错。”
“至于尺度,”赫尔曼先生迟疑了一会儿,“虽然不太懂什么叫尺度,但是,很多作品都已经脱离了所谓的梦境,在现实中来描写,或许这样更能激发读者们的幻想吧。”
艾伦先生没要参考,他也不敢寄给对方,毕竟这些书籍都不适合光明正大地邮寄,于是只能在信里夹杂几张他认为的优秀作品,并在最后献上彩虹屁,“当然,我相信,无论您写什么样的作品,一定都会大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