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1镑5先令
艾琳娜的“陪审团游戏”确实花了一些精力。
整个游戏的内容都被放进一个很大的档案袋子里, 里面用信封分门别类地包装着,其中,“嫌疑人档案”用档案的形式, 详细记录了每个嫌疑人的过往经历, 让陪审团玩家得以深入了解他们的作案动机。
“证据”部分既有用卡片形式的证词和口供,也有实物的小物件,比如说染血的布条、廉价的发绳。实在塞不进去的实物,艾琳娜只能画下来, 当作是侦探调查的时候画的。
“线索”里面更加丰富多彩,艾琳娜不仅制作了做旧的报纸,亲自写了一本日记本,还准备了平面图、地图、工作证、工作手册等道具,乍一看似乎真的在参与某项调查。
最后是案件记录,详细叙述了案件的起因和经过,其中画了嫌疑人的头像, 用红线缠绕其上, 来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另外还有犯人倒下的画像,和法医的验尸报告等等。
最少不了的, 当属检察官手册,这可以说是一本官方攻略, 为初次参与此案的玩家提供明确的指引, 让他们能够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发现凶手,在手册最后几页, 艾琳娜粘上了一个火漆印章密封的信封, 里面封存着案件的最终真相。之所以要密封起来,主要是担心玩家一不小心窥探到真相, 从而影响游戏体验。
伊丽莎白原以为艾琳娜只是将剧本简单地整合成一本书籍,没想到最后的成果居然那么丰富精彩,虽然比不上庄园里身临其境的表演,但这些小物件的精致程度,足以让她爱不释手、看个不停。哪怕只能玩一局,她都想买一份作为游戏的纪念品永久保留下来。
“我真的太喜欢这些小玩意了,”伊丽莎白拿起一张档案左看右看,“它们看起来跟真的一样。”
“艾尔做了好几天呢,”一边画纸娃娃,一边偷看艾琳娜制作过程的珍妮特与有荣焉,“这些都是她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伊丽莎白惊叹不已,清点着这些小物件们,似乎能在脑海里脑补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看来都已经齐全了,这个游戏是不是已经完成了呢?”
“我还打算画一个迷宫,或者出几个有趣的谜题,”艾琳娜伸了个懒腰,“其实我一直觉得庄园里的那个迷宫花园有趣又复杂,有那个花园的图纸吗?”
“好像有,”伊丽莎白风风火火地去找图纸,“等我去问问。”
当伊丽莎白带着图纸回来的时候,艾琳娜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她琢磨着这张迷宫图纸,将它修修改改,画成一副很大的迷宫图样,折叠几下后装进档案袋里。
“好啦,都完成啦,”艾琳娜站起身来,准备拿给她的“代理商”看看。
约翰正在外面浇花,听到这个好消息,他立马放下水壶,西蒙也好奇地紧随其后,两人一同来到宽敞的会客厅,珍妮特和伊丽莎白已经在翘首以待。
“这就是最终的成品,”见大家都已到齐,艾琳娜指向装着游戏的档案袋,“你们要不要先来一局试试?如果有什么地方卡住,我也好及时修补。”
“好呀好呀,”伊丽莎白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试试了。
档案袋里足足准备了六张积分表,足够六名陪审员同时参与游戏。艾琳娜自然不会亲自下场,于是检察官这一重要角色,便由充满热情的伊丽莎白当仁不让地担任了。
珍妮特和西蒙选择当陪审员,而约翰却当起了嫌疑人。他的理由很有说服力,“一直都在为别人辩护,这回我也想尝尝被指控的感觉。”
档案袋里确实有嫌疑犯的供词,只是整个游戏的重点不在嫌犯身上,他的戏份比较少。
伊丽莎白拿起自己的检察官手册,突然不知从哪掏出来一个小锤子,敲了敲桌子,俨然一副法庭之上的威严模样,“安静,唔,现在……开庭?”
“你是检察官,又不是书记员,喊什么开庭呢?”约翰无奈地笑着纠正道,“我想你现在应该宣读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的罪行。”
“好吧,你是律师,你说得都对,”伊丽莎白从善如流地翻开手册,找到案件记录,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诵事件的来龙去脉。
虽然在座的各位对游戏过程并不十分熟悉,但在检察官的指引下,他们很快便上手了,珍妮特若有所思地翻阅着证据,西蒙则笑着逼问起嫌犯约翰。说实话,艾琳娜觉得约翰不应该去当律师,他简直是个戏精,一人分饰三名嫌犯,也不知道在法庭上他见识了多少被告的窘态,将耍赖、健忘、一哭二闹、装疯卖傻演绎得惟妙惟肖,可把他忙坏了。
经过一下午紧张刺激的玩耍,六个案件终于告一段落,几人累呼呼地靠在椅子上喘气,而最终赢家居然是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珍妮特,她竟然猜中了三场案件的凶手。其中一个案件居然没有人猜得到……那是参考阿加莎《东方列车谋杀案》的手法,创造了三个嫌犯都是凶手的复杂情节,在推理小说中堪称经典,不过放在游戏里或许难度过高,艾琳娜准备将它换掉。
“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个更简单的案子来热身,”输家西蒙理直气壮地建议道,“一上来就是三个嫌疑犯,难度实在是太高了,第一个案件,不如就要一个嫌犯吧?这样,大家只需要知道凶手是他,还是另有其人,应该会轻松很多。”
“有道理,”艾琳娜点点头,“那就把最难的案件拿掉,换一个简单的。”
“演员”约翰则是大力肯定,“我觉得非常不错,我的那些律师朋友一定会喜欢的。”
“你当然觉得不错,”西蒙锤了他一拳,“你刚刚可把我们耍得团团转。”
在收到第一批的测试员的建议后,艾琳娜接下来将那个太难的案件换掉,参考着《十二怒汉》,想了个更简单的案子。
那同样是一个关于陪审团的故事,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十二名陪审员将要决定看似铁证如山的嫌犯,是否是真的谋杀生父,只有一位陪审员坚持他无罪,但只有十二名陪审员都保持一致,才能被法庭采纳。
这部电影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艾琳娜看过很多遍,都快会背了,将它改成游戏,就是小菜一碟啦。
艾琳娜的进度喜人,很快召集测试员们,让他们再试试这个新的案件,这一次,每个陪审员都选对了。
“什么时候能批量生产?”约翰催促道,“价格不是问题。”
在金钱的诱惑下,艾琳娜迅速联络与伯克利公爵的印刷厂取得了联系。之前印刷纸娃娃和海伦卡牌的时候,就和他们深度合作过,这次,她将好不容易做好的档案袋寄了过去。
印刷厂收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档案袋时,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对呀,看地址应该是海伦的作者寄过来的,”负责印刷的主管迷茫地盯着手中的档案袋,“怎么纸娃娃没来,来了个……档案袋?”
在被伯克利公爵收购之前,印刷厂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这个年头,作者和印刷厂基本属于深度绑定的状态,也就是说,大作家一般挖不过来,只能从小作者开始培养。主管也曾深感忧虑,虽然背靠大树,生活无忧,不过,印刷厂主管怀揣着更高的追求,他想,至少做成卢恩顿排名前列的印刷厂吧?
在《女士月刊》销量节节上涨之后,印刷厂也越发繁忙,尤其是纸娃娃和卡牌的推出,大大拓展了他们的业务范围,有不少印刷贸易卡片的订单,现在的印刷厂,已经不是什么活都接的小作坊了。
不过海伦作者的活儿,他们自然得格外重视。
主管将旁边的信件拆开,才明白这是一个陪审团游戏——虽然他并不知道什么是陪审团游戏,不过,当他看到档案袋里面的内容,不禁也倒吸一口凉气。
考虑到成本,艾琳娜在画图的时候大多用的比较简单的图画,只在一些必要的证据上用了彩画,但在现在的印刷技术,每印一幅画都得雕刻一次木板,如果印刷量有限,成本自然不菲。
更何况,除了图画,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文字图样,有的可以用现成的模板,有的还要自行雕刻,比如那个报纸,就需要重新规划和排版。
“经过准确的估量,我给出的初步印刷价格每份大概1英镑。”主管仔细评估了档案袋里的小物件后,在回信中慎重地给出了报价,“当然,如果您打算印刷100份,那么每份的价格可以减至8先令;而若能达到1000份的印刷量,则每份价格可进一步降低至6先令。”
在给出报价的同时,主管不得不再提醒道,“我必须指出,这些小物件的成本确实偏高,而且市场销量难以预测,通常,我们都是100份起印,不过考虑到之前愉快的合作经历,我愿意将起印量降至50份,然而,即便这样,光是印刷成本都将高达50镑。”
“实际上,考虑到1镑的成本,您的定价至少需要达到1镑5先令,才有可能赚到钱,”主管忍不住在信里劝告,“但是,1镑5先令,真的非常昂贵,这很有可能是个亏本项目,因此,建议您还是别弄这个了,赶紧把纸娃娃寄来吧。”
“1镑5先令?”听到这个数字的约翰有些不可置信,“才1镑5先令?那么便宜?”
整个游戏的内容都被放进一个很大的档案袋子里, 里面用信封分门别类地包装着,其中,“嫌疑人档案”用档案的形式, 详细记录了每个嫌疑人的过往经历, 让陪审团玩家得以深入了解他们的作案动机。
“证据”部分既有用卡片形式的证词和口供,也有实物的小物件,比如说染血的布条、廉价的发绳。实在塞不进去的实物,艾琳娜只能画下来, 当作是侦探调查的时候画的。
“线索”里面更加丰富多彩,艾琳娜不仅制作了做旧的报纸,亲自写了一本日记本,还准备了平面图、地图、工作证、工作手册等道具,乍一看似乎真的在参与某项调查。
最后是案件记录,详细叙述了案件的起因和经过,其中画了嫌疑人的头像, 用红线缠绕其上, 来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另外还有犯人倒下的画像,和法医的验尸报告等等。
最少不了的, 当属检察官手册,这可以说是一本官方攻略, 为初次参与此案的玩家提供明确的指引, 让他们能够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发现凶手,在手册最后几页, 艾琳娜粘上了一个火漆印章密封的信封, 里面封存着案件的最终真相。之所以要密封起来,主要是担心玩家一不小心窥探到真相, 从而影响游戏体验。
伊丽莎白原以为艾琳娜只是将剧本简单地整合成一本书籍,没想到最后的成果居然那么丰富精彩,虽然比不上庄园里身临其境的表演,但这些小物件的精致程度,足以让她爱不释手、看个不停。哪怕只能玩一局,她都想买一份作为游戏的纪念品永久保留下来。
“我真的太喜欢这些小玩意了,”伊丽莎白拿起一张档案左看右看,“它们看起来跟真的一样。”
“艾尔做了好几天呢,”一边画纸娃娃,一边偷看艾琳娜制作过程的珍妮特与有荣焉,“这些都是她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伊丽莎白惊叹不已,清点着这些小物件们,似乎能在脑海里脑补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看来都已经齐全了,这个游戏是不是已经完成了呢?”
“我还打算画一个迷宫,或者出几个有趣的谜题,”艾琳娜伸了个懒腰,“其实我一直觉得庄园里的那个迷宫花园有趣又复杂,有那个花园的图纸吗?”
“好像有,”伊丽莎白风风火火地去找图纸,“等我去问问。”
当伊丽莎白带着图纸回来的时候,艾琳娜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她琢磨着这张迷宫图纸,将它修修改改,画成一副很大的迷宫图样,折叠几下后装进档案袋里。
“好啦,都完成啦,”艾琳娜站起身来,准备拿给她的“代理商”看看。
约翰正在外面浇花,听到这个好消息,他立马放下水壶,西蒙也好奇地紧随其后,两人一同来到宽敞的会客厅,珍妮特和伊丽莎白已经在翘首以待。
“这就是最终的成品,”见大家都已到齐,艾琳娜指向装着游戏的档案袋,“你们要不要先来一局试试?如果有什么地方卡住,我也好及时修补。”
“好呀好呀,”伊丽莎白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试试了。
档案袋里足足准备了六张积分表,足够六名陪审员同时参与游戏。艾琳娜自然不会亲自下场,于是检察官这一重要角色,便由充满热情的伊丽莎白当仁不让地担任了。
珍妮特和西蒙选择当陪审员,而约翰却当起了嫌疑人。他的理由很有说服力,“一直都在为别人辩护,这回我也想尝尝被指控的感觉。”
档案袋里确实有嫌疑犯的供词,只是整个游戏的重点不在嫌犯身上,他的戏份比较少。
伊丽莎白拿起自己的检察官手册,突然不知从哪掏出来一个小锤子,敲了敲桌子,俨然一副法庭之上的威严模样,“安静,唔,现在……开庭?”
“你是检察官,又不是书记员,喊什么开庭呢?”约翰无奈地笑着纠正道,“我想你现在应该宣读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的罪行。”
“好吧,你是律师,你说得都对,”伊丽莎白从善如流地翻开手册,找到案件记录,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诵事件的来龙去脉。
虽然在座的各位对游戏过程并不十分熟悉,但在检察官的指引下,他们很快便上手了,珍妮特若有所思地翻阅着证据,西蒙则笑着逼问起嫌犯约翰。说实话,艾琳娜觉得约翰不应该去当律师,他简直是个戏精,一人分饰三名嫌犯,也不知道在法庭上他见识了多少被告的窘态,将耍赖、健忘、一哭二闹、装疯卖傻演绎得惟妙惟肖,可把他忙坏了。
经过一下午紧张刺激的玩耍,六个案件终于告一段落,几人累呼呼地靠在椅子上喘气,而最终赢家居然是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珍妮特,她竟然猜中了三场案件的凶手。其中一个案件居然没有人猜得到……那是参考阿加莎《东方列车谋杀案》的手法,创造了三个嫌犯都是凶手的复杂情节,在推理小说中堪称经典,不过放在游戏里或许难度过高,艾琳娜准备将它换掉。
“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个更简单的案子来热身,”输家西蒙理直气壮地建议道,“一上来就是三个嫌疑犯,难度实在是太高了,第一个案件,不如就要一个嫌犯吧?这样,大家只需要知道凶手是他,还是另有其人,应该会轻松很多。”
“有道理,”艾琳娜点点头,“那就把最难的案件拿掉,换一个简单的。”
“演员”约翰则是大力肯定,“我觉得非常不错,我的那些律师朋友一定会喜欢的。”
“你当然觉得不错,”西蒙锤了他一拳,“你刚刚可把我们耍得团团转。”
在收到第一批的测试员的建议后,艾琳娜接下来将那个太难的案件换掉,参考着《十二怒汉》,想了个更简单的案子。
那同样是一个关于陪审团的故事,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十二名陪审员将要决定看似铁证如山的嫌犯,是否是真的谋杀生父,只有一位陪审员坚持他无罪,但只有十二名陪审员都保持一致,才能被法庭采纳。
这部电影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艾琳娜看过很多遍,都快会背了,将它改成游戏,就是小菜一碟啦。
艾琳娜的进度喜人,很快召集测试员们,让他们再试试这个新的案件,这一次,每个陪审员都选对了。
“什么时候能批量生产?”约翰催促道,“价格不是问题。”
在金钱的诱惑下,艾琳娜迅速联络与伯克利公爵的印刷厂取得了联系。之前印刷纸娃娃和海伦卡牌的时候,就和他们深度合作过,这次,她将好不容易做好的档案袋寄了过去。
印刷厂收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档案袋时,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对呀,看地址应该是海伦的作者寄过来的,”负责印刷的主管迷茫地盯着手中的档案袋,“怎么纸娃娃没来,来了个……档案袋?”
在被伯克利公爵收购之前,印刷厂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这个年头,作者和印刷厂基本属于深度绑定的状态,也就是说,大作家一般挖不过来,只能从小作者开始培养。主管也曾深感忧虑,虽然背靠大树,生活无忧,不过,印刷厂主管怀揣着更高的追求,他想,至少做成卢恩顿排名前列的印刷厂吧?
在《女士月刊》销量节节上涨之后,印刷厂也越发繁忙,尤其是纸娃娃和卡牌的推出,大大拓展了他们的业务范围,有不少印刷贸易卡片的订单,现在的印刷厂,已经不是什么活都接的小作坊了。
不过海伦作者的活儿,他们自然得格外重视。
主管将旁边的信件拆开,才明白这是一个陪审团游戏——虽然他并不知道什么是陪审团游戏,不过,当他看到档案袋里面的内容,不禁也倒吸一口凉气。
考虑到成本,艾琳娜在画图的时候大多用的比较简单的图画,只在一些必要的证据上用了彩画,但在现在的印刷技术,每印一幅画都得雕刻一次木板,如果印刷量有限,成本自然不菲。
更何况,除了图画,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文字图样,有的可以用现成的模板,有的还要自行雕刻,比如那个报纸,就需要重新规划和排版。
“经过准确的估量,我给出的初步印刷价格每份大概1英镑。”主管仔细评估了档案袋里的小物件后,在回信中慎重地给出了报价,“当然,如果您打算印刷100份,那么每份的价格可以减至8先令;而若能达到1000份的印刷量,则每份价格可进一步降低至6先令。”
在给出报价的同时,主管不得不再提醒道,“我必须指出,这些小物件的成本确实偏高,而且市场销量难以预测,通常,我们都是100份起印,不过考虑到之前愉快的合作经历,我愿意将起印量降至50份,然而,即便这样,光是印刷成本都将高达50镑。”
“实际上,考虑到1镑的成本,您的定价至少需要达到1镑5先令,才有可能赚到钱,”主管忍不住在信里劝告,“但是,1镑5先令,真的非常昂贵,这很有可能是个亏本项目,因此,建议您还是别弄这个了,赶紧把纸娃娃寄来吧。”
“1镑5先令?”听到这个数字的约翰有些不可置信,“才1镑5先令?那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