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叫崔元逸一下子脸色爆红,低着头从亲爹的怀里退出来,就着现在跪着的姿势叩了三个头,嗡声嗡气道,“儿子只是想确定父亲,有没有跟太上皇一样,学的那样特立独行,现在确定了,也安心了些,只盼父亲不要有了挚友,就忘了还有儿孙们,沣儿要知道祖父有一日不告而别,定会伤心泣血的。”
    崔闾抬起巴掌要打他,气道,“你在威胁老子?”
    竟然把他乖孙给搬出来了。
    崔元逸迅速抬眼瞟了过来,一副就是这样没错的意思,嘴里却道,“儿子不敢,只是觉得再好的朋友,也不值当您为了他抛弃家人,嗯,不管他是什么身份。”
    明晃晃的上眼药了,都给崔闾气笑了,可这儿子也是不知道他跟太上皇之间的真实牵绊,就一门心思的纠结在,有人在跟他抢老子的怨愤上了。
    连那至高无上的身份,都被他全然忽视及漠视掉了。
    真好样的!
    崔闾呼噜一把揉上儿子的脑袋,头发经过他再二再三的揉搓,终于成了一团糟,给崔元逸气的不行。
    他一点也不想要眼前这个过分年轻的老父亲,还他从前那个拒人千里,淡然冷酷的中年偶像。
    他还是喜欢他爹桀骜不理人,看人似看垃圾的样子。
    那太上皇要在他爹没昏迷半年,醒来性情大变前过江州来,绝对不可能近得了他爹的身,也是他爹后来性格太好了,才招得人人往前凑,给了他空隙得手,把人忽悠成挚友。
    崔元逸气哼哼,气不顺,气爆炸!
    第145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江州的变化是真的叫人叹为观止。
    崔闾回来的第三日, 几个县的县令就都到了衙署,手上拿着述职公文,碰面互相友好交谈, 说的都是县里的建设和民生问题,因为崔闾非常重视交通发展,他们各县目前的官道, 就都有了一截建交区,哪怕最荒凉处, 在相邻两县的共同努力下, 各出资一半的,都铺上了能令快马跑过的宽车道,而这种交界互搭区, 在铺建后, 会由府城胥吏来验收, 然后根据账目所需,给予一定的金银补贴。
    衙署账房有钱, 各县基本建设便也拔地而起,规划出来的居民区和商贸圈,以及各行各业的作坊区,全都弄的井井有条,连县内通往各乡镇的小道,都铺了夯实的砖道, 虽不似官道那样齐整, 可再也不会下雨泥泞难行的烦恼了。
    而目前各县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衙署这边出面, 以州府的名义,向北境购买的退役战马, 府经历董成功,亲自携了府尊大人的手书,往北境大帅府走了一趟,成功从那边买到了三十匹中青马,而加紧打造的马车箱,也将在近日交付。
    他们的府尊大人,非常大手笔的,在各县建了公用马车站,豪掷千金的买了战马,而非民间骡马来拉车,在安全无虞的情况下,更给了百姓一份重视关爱,用更便捷便宜的出行方式,支持辖下百姓勇于出门寻找新的增收门路。
    现在哪怕是住远一些的县镇百姓,只要敢出门,来回江州和保川府之间,也不过三五日功夫,等马车站建成通车,这个时间还会大大缩短,恐一两日就能打个来回,既能照顾到家里,不会耽误农事,又能趁闲时出门打个零工挣点小钱。
    就只要肯干,愿意干,就再不会有食不裹腹之忧,且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车马站,视距离远近,或中途转车次数,所耗钱数以文计算,一般不会超出十文之数,又加之县与县之间,废除了入门税这一收项,整一趟出行费用对比从前的旧规,要能省出一半钱数,更别提现在各县建设上的零工费用,是从前的五六倍不止,可以说,只要出门,抛除吃用,所获纯利,绝对丰厚。
    现在各县镇上的大大小小官员胥吏,都知道他们的府尊大人,是鼓励百姓出门做工的,尤其江州码头这边,用工人手来者不拒,便有那胆子大的,想要出江州到对面保川府寻求机遇,也能一日间有个来回轮渡保障,不用担心江上无舟可渡。
    因为随着海贸的开启,江州和保川府之间,也有了日常轮渡表,早中晚在固定的时间点上,都有来回一趟的运货载人船只,交通极大的得到了改善。
    曾发愁遗族人口挪上地面,无法安置的各县署官,现在真是一点不担心了,居民区的出现,工作上的安排,现在连出行问题都解决了,他们手边的公务,只要最大保障着辖下百姓不作乱,不生事,不犯法犯科,其他根本不是事。
    就原有的那些田地,真撒了人去种,不说够不够分,就那收成也没想头,往年收的那粮税,百姓人家不够吃,官衙俸禄不够发,连上贡给那九家的田亩税都不够,个个都穷,偏还个个都委屈,后来才知道,穷的只是官府和辖区百姓,那九家地库里的粮食长了霉,都不可能拿出来便宜卖,好在,那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现在虽然田亩仍旧不够人种的,可他们的府尊大人会经营啊,码头上的工作机遇,各县上盖房造屋,更别提地下城尚需的大量劳力缺口,哦,对,还有已经重启的盐业。
    江州现在遍地是工作,本地劳力不眠不休也干不完,现在已经开始对外招工了,除了保川府各边县镇上的百姓,更远一些的还包吃住,用他们府尊大人的话说,人来了,就尽量留住了,江州不怕人多,就怕没人。
    自古以来,人口都是州府发展的重要目标,只有穷困之地,和没有远见的管理者,才会将人口多视为负担,江州想要财富运转,就永远不要怕人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