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将军不如做帝党
战争,拼的是双方的实力。
这个实力包括一切可以动员的战争潜力。
归根结底是人。
明军没有实力。
一没有人员补充;
二没有地盘;
三没有钱粮。
整个根据地如今剩下的区域也就后世几个乡那么大,连兵带民就三四万人,要不是地形险恶早被清军荡平了。
反观清廷则拥有除海岛以外的整個中国陆地。
人口方面,顺治十七年满清户部令各省开展人口“普查”,统计出的人口数据是1920万余。
也就是说现在清占区的人口总数不及后世一个沪市。
继五胡之后,中国进入又一人口极度衰退期。
这个数据是张长庚说的,非常可信。
身为总督级别的高官,当然可以接触到人口数字这个封建王朝最高机密。
当然,各地肯定有隐户,也有匿户、逃户。
比如吴三桂控制下的云贵虽多是无人区,上报给清廷的人口仅数十万,实际不会低于百万。
因为云贵存在大量土司控制区域,这些地方的人口是不可能被清廷统计去的。
包括人口就剩几万的四川也是如此。
大山深处,藏着不低于数十万的逃民。
无法被统计的人口自然无法被利用。
三年前满清户部统计的1920万余人口,就是清廷能够动用的所有人力。
也就是清廷的战争潜力。
人口较明末减少了十分之九,各种土地引发的矛盾自然也就没了。
新的开始,没有战乱的话,自然就有盛世来临。
以前是人多地少,现在是地多人少。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在国初都能有盛世或治世,原因便在这里。
跟生产力没有关系,跟仁政更没有关系,纯粹就是人变少的原因。
清军入关以后不断屠城,不断屠杀制造无人区,看着是想震慑明朝反抗军民,实际也是不想重蹈崇祯后路。
就是不想背负明朝的包袱,因为他们根本无法解决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
不想跟明朝一样到处农民起义,把人杀掉就成了唯一也是效率最高的办法。
效果无疑很好。
起码在大部分地区,清廷统治已经根深蒂固。
民心也思安。
百姓只想有口饭活下去,并不在乎有没有辫子。
这就导致抗清事业注定走向灭亡。
三四万人口对抗拥有近2000万人口,占了整个中国陆地的清廷,这局面任谁来都不好使。
故而,王五只能选择利用黄龙山大捷打出的有利局面在鸡蛋上跳舞,以自身剃发降清为代价,保全最后的抗清火种。
但是满清政权典型的殖民统治特色,却给了王五夹缝中求生存同时削弱其根本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把八旗,尤其是满八旗变成残废。
京营八旗经黄龙山一战已经彻底废了,穆里玛这一仗损失的就是整个京营满八旗的战争潜力。
十年以内,清廷根本没有能力再动员一支万人真满大军出来。
原因无它,满洲八旗总人口本身就有限。
连同各地驻防八旗算在内,满八旗的成丁人数这会大概就几万人。
燕京的真满成丁数经黄龙山一战后,目前可能都没有一万人。
年龄还小的真满子弟倒是不少,但需要时间让他们成长起来。
因此,本就是青黄不接的满八旗经黄龙山一战,实际已经名存实亡。
这一点是得到历史证明的。
吴三桂起兵后,蒙古的布尔尼乘机起兵攻打燕京,结果因为十年前的黄龙山一战导致京营八旗人丁凋零,压根无成丁可用。
怎么拼凑,清廷都凑不出一支兵马来。
没办法,康熙这才采纳图海建议,动员王公大臣家中的健奴从军,这才得到一支五万人的大军,从而缓减了清廷的“用兵荒”。
所谓八旗家奴健勇者,即汉人包衣。
这支由包衣组成的大军后来被图海带到西北平定王辅臣,又分了一支由康亲王杰书带领对付耿精忠,成为东西战场所谓八旗主力。
所以,平定三藩的不管是绿营还是八旗兵,都是汉人。
真满洲大兵,俱不堪用。
图海已经死了,将来康熙是不是还会想到燕京城那几万健仆,王五不确定。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削弱满八旗的战争潜力,动摇满洲在八旗的核心地位,使得八旗这一军事组织变得松散。
埋下八旗覆灭的祸根。
正常情况,要达成这个目的,当然是逮到一个真满就杀掉一个真满。
但王五却想到一个效率更高的方式。
就是不必将真满全杀掉,把他们变成残疾就行。
一个战死的八旗兵拿了抚恤即可,但一个伤残的八旗兵所需要的“资源”比死人要多得多。
就拿竹山城中这一千多西安驻防八旗俘虏而言,杀了他们,清廷可以再从其它地方调人来补充,甚至可以用抬旗的方式从蒙古、汉军调人来。
但要是不杀这些俘虏,只将他们变成无法再上战场的废人,清廷就要头疼了。
清廷不可能不管这些伤残八旗军人,也不可能将他们赶出八旗,如此一来“编制”被这帮残疾八旗兵占着,投在他们身上的资源更多,时日一久,便会导致清廷的战争潜力为之削弱。
最重要的是,王五希望这些伤残八旗兵能给八旗上下带去恐怖。
令得八旗从此不敢战。
“汉军、蒙古只剁一只手,满洲双手皆剁!”
王五将策略进一步细化。
就是俘虏到的汉八旗和蒙八旗只剁一只手便可,但满八旗的双手都得剁掉,这样一来,倒要看看还有多少人梦想抬入满八旗。
马宝接受了这一提议,命人按此办法施行。
城下惨叫声很快响起,被俘的八旗兵跟待宰猪羊被拖到木桩强制剁手。
尽管很疲倦,王五却依旧饶有兴趣在边上看着,直到人群中突然有人朝他喊道:“将军救我,将军救我!”
寻声望去,不是那曹家包衣奴塔阿拜又是谁?
没多想,王五就刀下留手,命人将塔阿拜带到一边,刚要问其怎么没收到自己信时,对方却求他能不能再救一人。
王五问他救谁。
结果被告知是内务府管佐领事的米思翰。
王五不知米思翰是谁,塔阿拜忙道此人是宫中派来的。
“宫中派来的与我有什么关系?”
王五可不愿做什么滥好人,本能就要拒绝,不过丢双手,死不了的。
不想塔阿拜却急声道:“我知将军有意归降大清,如此何不如直接归降皇上?”
这个实力包括一切可以动员的战争潜力。
归根结底是人。
明军没有实力。
一没有人员补充;
二没有地盘;
三没有钱粮。
整个根据地如今剩下的区域也就后世几个乡那么大,连兵带民就三四万人,要不是地形险恶早被清军荡平了。
反观清廷则拥有除海岛以外的整個中国陆地。
人口方面,顺治十七年满清户部令各省开展人口“普查”,统计出的人口数据是1920万余。
也就是说现在清占区的人口总数不及后世一个沪市。
继五胡之后,中国进入又一人口极度衰退期。
这个数据是张长庚说的,非常可信。
身为总督级别的高官,当然可以接触到人口数字这个封建王朝最高机密。
当然,各地肯定有隐户,也有匿户、逃户。
比如吴三桂控制下的云贵虽多是无人区,上报给清廷的人口仅数十万,实际不会低于百万。
因为云贵存在大量土司控制区域,这些地方的人口是不可能被清廷统计去的。
包括人口就剩几万的四川也是如此。
大山深处,藏着不低于数十万的逃民。
无法被统计的人口自然无法被利用。
三年前满清户部统计的1920万余人口,就是清廷能够动用的所有人力。
也就是清廷的战争潜力。
人口较明末减少了十分之九,各种土地引发的矛盾自然也就没了。
新的开始,没有战乱的话,自然就有盛世来临。
以前是人多地少,现在是地多人少。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在国初都能有盛世或治世,原因便在这里。
跟生产力没有关系,跟仁政更没有关系,纯粹就是人变少的原因。
清军入关以后不断屠城,不断屠杀制造无人区,看着是想震慑明朝反抗军民,实际也是不想重蹈崇祯后路。
就是不想背负明朝的包袱,因为他们根本无法解决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
不想跟明朝一样到处农民起义,把人杀掉就成了唯一也是效率最高的办法。
效果无疑很好。
起码在大部分地区,清廷统治已经根深蒂固。
民心也思安。
百姓只想有口饭活下去,并不在乎有没有辫子。
这就导致抗清事业注定走向灭亡。
三四万人口对抗拥有近2000万人口,占了整个中国陆地的清廷,这局面任谁来都不好使。
故而,王五只能选择利用黄龙山大捷打出的有利局面在鸡蛋上跳舞,以自身剃发降清为代价,保全最后的抗清火种。
但是满清政权典型的殖民统治特色,却给了王五夹缝中求生存同时削弱其根本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把八旗,尤其是满八旗变成残废。
京营八旗经黄龙山一战已经彻底废了,穆里玛这一仗损失的就是整个京营满八旗的战争潜力。
十年以内,清廷根本没有能力再动员一支万人真满大军出来。
原因无它,满洲八旗总人口本身就有限。
连同各地驻防八旗算在内,满八旗的成丁人数这会大概就几万人。
燕京的真满成丁数经黄龙山一战后,目前可能都没有一万人。
年龄还小的真满子弟倒是不少,但需要时间让他们成长起来。
因此,本就是青黄不接的满八旗经黄龙山一战,实际已经名存实亡。
这一点是得到历史证明的。
吴三桂起兵后,蒙古的布尔尼乘机起兵攻打燕京,结果因为十年前的黄龙山一战导致京营八旗人丁凋零,压根无成丁可用。
怎么拼凑,清廷都凑不出一支兵马来。
没办法,康熙这才采纳图海建议,动员王公大臣家中的健奴从军,这才得到一支五万人的大军,从而缓减了清廷的“用兵荒”。
所谓八旗家奴健勇者,即汉人包衣。
这支由包衣组成的大军后来被图海带到西北平定王辅臣,又分了一支由康亲王杰书带领对付耿精忠,成为东西战场所谓八旗主力。
所以,平定三藩的不管是绿营还是八旗兵,都是汉人。
真满洲大兵,俱不堪用。
图海已经死了,将来康熙是不是还会想到燕京城那几万健仆,王五不确定。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削弱满八旗的战争潜力,动摇满洲在八旗的核心地位,使得八旗这一军事组织变得松散。
埋下八旗覆灭的祸根。
正常情况,要达成这个目的,当然是逮到一个真满就杀掉一个真满。
但王五却想到一个效率更高的方式。
就是不必将真满全杀掉,把他们变成残疾就行。
一个战死的八旗兵拿了抚恤即可,但一个伤残的八旗兵所需要的“资源”比死人要多得多。
就拿竹山城中这一千多西安驻防八旗俘虏而言,杀了他们,清廷可以再从其它地方调人来补充,甚至可以用抬旗的方式从蒙古、汉军调人来。
但要是不杀这些俘虏,只将他们变成无法再上战场的废人,清廷就要头疼了。
清廷不可能不管这些伤残八旗军人,也不可能将他们赶出八旗,如此一来“编制”被这帮残疾八旗兵占着,投在他们身上的资源更多,时日一久,便会导致清廷的战争潜力为之削弱。
最重要的是,王五希望这些伤残八旗兵能给八旗上下带去恐怖。
令得八旗从此不敢战。
“汉军、蒙古只剁一只手,满洲双手皆剁!”
王五将策略进一步细化。
就是俘虏到的汉八旗和蒙八旗只剁一只手便可,但满八旗的双手都得剁掉,这样一来,倒要看看还有多少人梦想抬入满八旗。
马宝接受了这一提议,命人按此办法施行。
城下惨叫声很快响起,被俘的八旗兵跟待宰猪羊被拖到木桩强制剁手。
尽管很疲倦,王五却依旧饶有兴趣在边上看着,直到人群中突然有人朝他喊道:“将军救我,将军救我!”
寻声望去,不是那曹家包衣奴塔阿拜又是谁?
没多想,王五就刀下留手,命人将塔阿拜带到一边,刚要问其怎么没收到自己信时,对方却求他能不能再救一人。
王五问他救谁。
结果被告知是内务府管佐领事的米思翰。
王五不知米思翰是谁,塔阿拜忙道此人是宫中派来的。
“宫中派来的与我有什么关系?”
王五可不愿做什么滥好人,本能就要拒绝,不过丢双手,死不了的。
不想塔阿拜却急声道:“我知将军有意归降大清,如此何不如直接归降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