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搜刮与冲突

    第314章 搜刮与冲突
    接下来的几天。
    农家小院在地下8层,超级工厂日夜不休的轰鸣运转中。
    开启了极限的生产模式。
    每一天。
    都有大量的机器人,以及新式的冰湖级运输舰被生产出来。
    然后在经过简单的调试后。
    就被投入到使用之中。
    最终定型的冰湖级运输舰,制造成本极低。
    虽然它的体型,比先驱者级陆地驱逐舰还要巨大。
    但实际上,只要零件供应充足,整艘组装起来,前后仅仅只需要费5个小时左右。
    在超级工厂产能的全力爆发下。
    位于农家小院地上一层的组装车间,一天能制造出上百艘。
    而一艘冰湖级运输舰,运输力就足以抵得上一支商队列车。
    仅仅5天下来。
    造出来的第一批500艘冰湖级运输舰。
    其运力,就超过了总共450支商队列车的运力总和。
    相当于把苏武在地表的运力,直接翻倍。
    对于这一支新的运输力量。
    苏武并没有立刻将其投入到运输镇海市物资的队列中。
    而是以十艘为一个编组。
    让它们以江河市为起始。
    由近及远地,将所有附属避难所,以及矿场重新拜访一遍。
    将里面因为单位价值过低,暂时还没有运走的所有普通资源,还有有回收价值的二手设备,全部打包带走。
    甚至就连构成避难所本身的混凝土墙壁。
    苏武也没有放过。
    直接运送过去一批工程设备。
    将其粉碎分离。
    其中建筑钢筋一类的金属资源,直接拉走。
    混凝土则就地粉碎成粉末。
    然后再制造成快速水泥后,运回农家小院。
    构成避难所框架主体的混凝土。
    按照重量比例换算。
    其中约有10%到15%的石灰石,以及10%左右的钢铁。
    本质上,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座品质还行的石灰石矿和铁矿。
    有被开采和回收的价值。
    同时,为了加快这一方面的回收效率。
    苏武专门改装了十艘冰湖级运输舰,让其各自装载一条移动式的小型快速水泥生产线。
    分别分配到10组运输舰编队之中。
    以方便在各个拆迁后的附属避难所之间转移。
    “这算是刮地三尺吧。”
    “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留下。”
    看着全息投影上。
    一座经过工程机械的暴力拆迁和冰湖级运输舰搜刮后,只剩下一个凹陷下去的坑洞的附属避难所。
    苏武的心情一时间有些微妙。
    感觉自己是不是有点儿太过分。
    而除了位于地下,相对比较容易开采的避难所以外。
    对于地表的城市废墟,苏武也没有在这一次的行动中放过。
    甚至还特意生产了一批不惧怕低温寒流的工程设备,专门对其进行采集。
    只是,在进入末世已经快要将近一年的现在。
    地面上残存的建筑废墟,已经所剩不多。
    它们大多失踪于多次的地震之中。
    又或者被掩埋进了冰层的深处,不再具有开采价值。
    针对回收城市废墟的收益,总体上并没有比拆迁附属地下避难所多多少。
    这也导致在地表的回收工作,进度很快。
    往往一座县城。
    只是费了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的时间。
    就能被搜刮得干干净净,只在原地留下一片白地。
    另外,对于位于地形复杂的山区深处的矿场。
    冰湖级运输舰并不会直接深入进去。
    它会首先使用携带的建筑工具和快速水泥材料。
    在矿场和山区边缘之间。
    快速搭建起一条真空运输通道。
    然后通过六代战机,空运过去一台微缩版的可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中心。
    将矿场中的产出。
    先是快速地抛射到山区边缘,再转而装载到冰湖级运输舰上。
    这种方式。
    方便归方便。
    最大的缺点是建造的真空运输通道,很难成为永久性的建筑重复使用。
    往往一两个星期,或者半个月后。
    它就可能在各种地质灾难下被摧毁。
    想要再次使用,只能再费大量资源重建。
    不过这种缺陷,在如今多少有点财大气粗的苏武眼中。
    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只要能加快整体上的运输转移速度,这种浪费完全可以接受。
    伴随着全息地图上。
    宽江流域一带,从接近江河市的版图开始。
    所有的物资存储地点,一点一点的被清空。
    农家小院避难所,迎来了资源库存量持续暴涨的阶段。
    在短短的两三天内。
    便补回了制造第一批级冰湖级运输舰的材料消耗。
    甚至还有超出。
    而在材料库存充足的情况下。
    苏武也开始制造第二批冰湖级运输舰。
    并且与最初不同的是。
    这一次,苏武取消了原定的制造总数量上的限制。
    只要资源没有下降到库存警戒线以下。
    那超级工厂就会全力开工。
    保持着每天100艘冰湖级运输舰的产量,源源不断的往上堆积运力。
    “既然目前的实践证明,冰湖级运输舰成本低又好用。”
    “那就没有理由限制它的数量。”
    “尽全力的生产吧。”
    “以最快的速度,把地表上一切能够搜刮的资源,都给带回农家小院。”
    默默的看着农家小院,此时各项数据近乎裂变一般的增长。
    苏武隐隐有一种站在了时代转折点的感觉。
    那种感受。
    就好像是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准备,时代的浪潮就已经将他推动到了一个曾经只能仰望的高度。
    “还有,宽江流域沿途。”
    “最后那十几座官方避难所,也是时候去拔除了。”
    在看着地图上,冰湖级运输舰逐渐将一片片区域扫荡一空以后。
    那些坐落在宽江流域扫荡路线上。
    不属于苏武控制的避难所。
    就显得格外的碍眼。
    仅仅只是稍作犹豫。
    苏武便决定在搜刮物资的过程中,顺手将它们一一敲掉。
    如今实力每时每刻都在急剧提升的农家小院。
    已经不需要太过惧怕来自东洲首府,甚至联邦的问责。
    全面对抗或许还不到时候。
    可单纯交恶那些,站在宽江流域官方避难所背后的几座超级城市,却没有什么问题。
    “反正只是地区冲突而已。”
    “再加上。”
    “这里其实本就早已经被东洲首府放弃。”
    “闹得再大,最后大概率也不会演变成与东洲首府的全面战争。”
    情报的重要性,在这一刻再度深刻地体现出来。
    当初苏武为了争夺钢城。
    不惜调动伊甸园卫星,启动天基武器。
    直接将战火燃烧到东洲首府所在地。
    做好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准备。
    闹出了偌大的动静。
    现在看来,这却多少带着点用力过猛。
    对方其实早就彻底放弃了钢城,甚至西荒高原以外的所有地方。
    压根没有为此和他全面开战的动力。
    当时只要展示出一定的,能够威胁到东洲首府的实力。
    剩下的其实都可以慢慢谈。
    谈得好的话。
    别说钢城,就算是包括300公里外,目前看起来异常繁华富饶的充州市。
    也不是不能弄到手。
    “不过现在也不晚。”
    “那个时候就算拿到手,也运不回太多的资源回来。”
    “现在配合冰湖级运输舰。”
    “其实才能做到,拥有真正消化它们的能力。”
    “等处理完萧江行省的事情以后。”
    “就去找东洲首府谈一谈吧。”
    “看看想要购买下东洲的人口和资源。”
    “需要费什么代价。”
    4月17日。
    在工程队陆续将为了容纳萧江行省人口,而规划的农家小院地下11层和地下12层扩建完毕。
    在300支商队列车,昼夜不息的累计将2600万镇海避难所的幸存者,运回农家小院。
    整个农家小院避难所的人口,正式突破1亿以后。
    一场突然爆发在秦岭山的战斗,打乱了苏武的发展计划。
    让他不得不将注意力,投向那已许久未曾关注的地方。
    在那被各种永久,半永久的自动炮台,包围的岩浆峡谷之中。
    几乎是同一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进化紫晶体。
    它们用强悍到近乎可怕的战斗力,以及前所未有的全新战术。
    给整条封锁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轰!
    上千枚岩浆炮弹划过天空。
    宛若赤色的流星雨一般,横跨了十几公里的距离。
    准确的命中了一座座固定的炮台和机械军团集结的阵地。
    将包括一座雷霆级光电机炮在内,大量的防御武器当场摧毁。
    接着大地震颤。
    漫山遍野的紫晶体开始集中于一侧,朝着防线奔袭而来。
    粗略扫描,已经超过10万数量的紫晶体。
    触发了人工智能最高级的警报。
    让它在紫晶体还没有进入大部分炮台的最佳射程范围内。
    便提前激活了大量的火箭弹。
    但这个时候。
    部分远程锁定了紫晶体的火箭弹,开始反馈异常报告。
    它们锁定的目标。
    如同分裂一般,出现在了两个不同的坐标处。
    “检测到异常干扰源。”
    “开始分析原因。”
    “侦察无人机启动,进行战场搜索扫描。”
    “已确认异常源头。”
    “新型干扰型进化紫晶体。”
    “开始执行斩首战术。”
    一张张经由战场侦查无人机高速摄像头拍摄下来的照片中。
    几只仅有成年狗大小的进化紫晶体。
    被人工智能单独找了出来。
    然后挂上了优先击杀的标记。
    不过十几秒间。
    数十枚火箭弹呼啸而来。
    在携带了金属氢的战斗部,掀起的一连串巨大的爆炸中。
    这几只干扰型的进化紫晶体。
    毫无抵抗能力地被瞬间击杀。
    而经过这短暂的耽搁。
    紫晶体已经迅速地拉近了一大段与防线的距离。
    开始与驻守在那里的机械军团。
    进行有来有往的交火。
    从天空向下望去。
    这一刻。
    就好像是来自海洋中的巨浪,拍打在了岸堤上。
    迸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浪。
    战场的一侧。
    熟悉而又频繁的尖啸声,在空气中远远的传开。
    一连串的重炮炮弹。
    由前往后,在紫晶体聚集的地带逐一犁过。
    于巨大的爆炸冲击波中。
    暴力地将成百上千只紫晶体撕碎。
    这是苏武布置于秦岭山一带,几乎每次大型战斗都必然会出场的重炮集群。
    对战场进行的例行清洗。
    但就如之前频频出现意外一样。
    这一次。
    紫晶体也不再被动的挨打。
    而是针对重炮来袭的方向,发动了反击。
    一团直径有10米的巨大岩浆团。
    被数十名进化紫晶体合力,抛射向了重炮集群所在的位置。
    十数秒后。
    巨大的震动在秦岭山脚下出现。
    防空武器拦截失效。
    又没有来得及在十几秒内。将车队撤离原本阵地的重炮集群。
    遭遇了自建成以来,最大一次的损失。
    整整三分之一的车载榴弹炮,在来袭的岩浆团极致的高温下,融化成一堆废铁。
    “这是偷偷积攒了很久。”
    “准备来一波大的?”
    半路收到人工智能的警告。
    将监控画面切换到秦岭山战场的苏武。
    旁观了这场战斗大部分的过程。
    感到有些棘手。
    紫晶体对于他的很多武器设备,明显都已经有了针对性的反制手段。
    不再是单方面的挨打。
    在这种情况下。
    以布置在秦岭山一带的军事力量。
    继续和紫晶体正面对抗下去,不是不行。
    不过就性价比上来说。
    却是不怎么划算。
    “对紫晶体的军事科技上的优势。”
    “看起来已经不能再保持。”
    “不过也不能就此立刻放开封锁。”
    “镇海市那边还有600万的人口,没有从海边转移到农家小院。”
    “还有刚刚敲掉的宽江流域,最后几座官方避难所。”
    “里边的几百万人口和物资。”
    “也都还没有来得及去搜刮。”
    “无论如何,都必须再撑一段时间才行。”
    略微沉思中。
    苏武将正在农家小院进行物资交接的数百架青空级运输无人机,还有四五十架六代战机。
    都从运输队列中临时剔除出去。
    让它们转而带上航空炸弹。
    跑去秦岭山一趟。
    所谓大力出奇迹。
    既然不想让防御线那里损失太大,又还想防线能坚持更长一点时间。
    就只能采用饱和式的轰炸。
    先把敢于冒头的紫晶体全部都干碎再说。
    这是解决一切战斗的最佳手段。
    唯一不好的地方。
    就是太过耗费弹药了。
    偶尔还行,长期这样的话。
    就算是财大气粗的苏武,也不可能支撑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