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韩信之羡

    楚王景驹死了。
    就在吴广于河北大胜王离,攻灭秦军十万的时候,河南之地的这场兼并战争也落下了帷幕,决出了胜者。
    项梁于彭城大败秦嘉,派遣项羽率偏师去攻襄城后,自己则亲率主力追至胡陵将秦嘉斩杀,并收降其残部。
    楚王景驹则被龙且追逃至单父,见求生无门,含恨自刭。
    第一位楚王陈胜,立七月而亡。
    第二位楚王景驹,则只坚持了三个月。
    在兼并景驹的势力后,项梁手下兵力达到七八万之众,威望涨至顶点。
    到了此时,项梁才正式承认了陈胜死亡的消息,将这杆榨干了价值的旗帜暂时丢弃,以自身上柱国官职监护楚地之民。
    他进兵于薛郡,召集楚地豪杰共议抗秦之事,意图确立自己楚人领袖的地位。
    位于沛县的刘季听闻景驹被杀,准备投奔项梁的同时,也不由对张良等人感叹。
    “现在陈王和景驹都死了,吴王在北边回天无力,楚地将以项氏为首了吧?”
    张良道:“然也。项氏世代将门,声威卓著,项梁借着陈胜的名号杀了景驹,楚地再无敢于之争者。项氏必将成为楚人反秦之首领。”
    听闻此语,刘季不由感慨:“可怜陈、吴起事,反给了项氏做嫁衣啊。”
    张良笑而不语。
    在他看来,由项氏这等贵族来主导楚国反秦,这才是正常之事。
    陈、吴虽占了首义,然不过草莽之辈,不管是出身还是见识,都不可能与世代勋贵相比,怎么可能成就大事。
    “若项氏驱逐秦军,复了楚国,我当借其力量复韩才是。”
    张良心中自有想法,别看他现在欣赏刘季的为人,但其实也只是以友相待。
    他人生的目标,唯有复韩而已。
    就在张良与刘季正准备马匹,欲出发前往薛郡时。
    “阿季,惊天大消息,河北决出胜负了!”
    被派到西边砀郡查探情况的卢绾回来了。
    他神色激动,还带来了一个重要情报。
    刘季见他模样,摇头道:“如此激动作甚,莫不是秦军攻破长城,吴王败走了。”
    “不是!”
    “难道吴王被杀了?唉,看来我得按诺言为其设坛祭祀了。”
    刘季叹了一声。
    张良眼神微动,若是吴广败的太狠,王离秦军速定河北而南下,则楚地局势又要大变了。
    “不是不是!”
    卢绾却摇了摇脑袋,然后惊叫道:“是吴王大胜了!他在漳水大破秦军,一战杀了十五万秦人,连王离都杀了!”
    “什么!”
    “王离被吴王杀了?”
    刘季、张良尽皆大惊失色。
    武城侯王离那可是名将后裔,秦国军方的顶梁柱啊,前几个月明明压着吴广打,怎么转眼就被吴王杀了?
    而且一战杀了十五万秦军又是个什么概念?
    哪怕张良以足智多谋自称,也难以想象这一仗是怎么打得。
    绝对劣势之下,如何能够翻身?
    刘季也疑惑询问:“阿绾啊,你这消息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卢绾不悦道:“阿季,我的话你还不相信吗?千真万确,这绝对是真的!所有魏人都在暗地里传呢,还说吴王在打败秦军后,正要南下渡河救魏,那秦将章邯听闻此事,已经吓得是晚上都睡不着觉,每天都拿手摸着脖子呢。”
    “到底是怎么回事,河北之战是怎么打的?你这竖子快说?”
    刘季追问着。
    卢绾嘿嘿一笑,道:“听说依靠长城抵御秦军就是吴王的计策,他将王离引到漳水下,然后祭祀漳水河神,做法引发大水,一战而淹秦军,杀秦将王离、涉角,你就说吓人不吓人?”
    漳水河神?
    大水?
    一战而淹秦军?
    刘季目瞪口呆。
    理智告诉刘季这事情似乎有些不可能。
    可占据优势的秦军惨遭大败,似乎又是个事实。
    刘季望向旁侧的张良。
    “子房,你觉得此事如何?”
    张良低着头思索了半天,才道:“或是吴王以水攻破敌,得了一场大胜。至于他是如何做到的,就难以弄清楚了。但河北之战应是秦军败了,而且败的很惨。”
    说完,张良仰头叹道。
    “吴王之计,鬼神莫测,这一战定将改变天下局势。”
    “我张良,看走了眼啊。”
    ……
    沛县得到的消息,是东郡传到砀郡,又从单父方向传来的。
    而项梁在薛地得到的消息,是单父传到方与,又从方与传到胡陵,之后才传过来,中途又转了好几手。
    “兄长,那吴广在漳水以巫术引大水淹没秦军二十万,杀秦将王离,并南收赵地,今已打过大河,要杀到临济去了。”
    当项梁正以上柱国旗号,号令楚地群雄的时候,突然收到这个消息,正在吃饭的他吓得将手中箸都掉到了地上。
    “王离被吴广杀了?”
    “他还灭了二十万秦军?”
    项梁一脸迷茫,待到清醒后,他瞪着项缠道:“吾弟,你在与我戏言乎?”
    项缠苦笑道:“兄长,现在外面都传遍了,我怎敢骗你呀。河北之战,秦军真的败了。”
    项梁见其神色,知道此事不假,可话中内容又未免太过惊人。
    “若是吴广真胜了秦军,我这个陈胜的上柱国可就做不得了。”
    项梁心中又惊又怒。
    他本想等着吴广死后,一举成为天下楚人的领袖,甚至还能得到吴广残部归附。哪知道对方打赢了,这一来项梁反而落了下乘。
    从法理上,他这个上柱国可是要受吴王命令的呀!
    因项羽正在攻打襄城的缘故。项梁没有找人私下商议,而是召集麾下诸将进入帐中,商讨此事。
    “若此事不假,定然是吴王以水攻破敌,这才能一举击破如此数量的秦军。”
    军议上,诸将虽震惊于河北的消息,但从军争打仗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相信鬼神之说,认为吴广定是采用了某种水攻战术。
    钟离眛皱眉道:“然水攻之策,向来是掘渠灌城,吴王一直被王离压在长城中打,纵使以水灌城,也应该是王离引漳水灌他才是,怎得反而是吴王水淹王离?这不合常理啊?”
    郑昌点头:“钟离将军所言甚是。且那王离手中兵马不过二十万,不可能一战就被吴王灭了吧?我看或许此战秦军只被杀了十五万?一路被人谣传至二十万。”
    “嘶……一战杀十五万,这已经很恐怖了。”
    众将皆咧嘴吸气。
    就连项梁也打了个颤。
    不管是十五万,还是二十万,都不是他们可以想象的数字。
    震惊后,帐中有人竟耻笑起来。
    “不管河北情况如何,他王离兵力远强于吴广,且是作为攻方,怎么可能被人在平地上放水淹了。这王离真是个废物,若是我龙且来领他手下大军,早就杀破长城了,哼。”
    龙且冷笑不已。
    以他高傲的性格,自是看不起王离这种败法。
    而因为时隔千里,消息在中途又多扭曲的缘故,项梁等人一开始得到的情报十分简略。除了能猜出秦军惨败和王离被杀的结果外,至于中间过程,他们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明晰的。
    吴广到底是怎么做到在原野中水淹王离的?
    “长城南侧有漳水,若暗中以土囊壅水,聚而击之,则此事可成。”
    项梁大帐外,一个持戟站岗的年轻人眼中闪耀着灵动的光芒。
    他从简陋的信息中,已想到了一个能实现战术的方法。
    但吴广是不是真的用这个方法攻灭的秦军,他也有些拿不准。
    “吴王一战而破秦军,逆转胜负之势,用兵可谓神矣。”
    “听说他年岁与我相差不大,但已名动四方,据河北而王。反观我韩信痴长到如今依旧碌碌无为,只能为人麾下护卫,不知何时才能一展羽翼,唉。”
    韩信暗叹。
    对于那位传言中的吴王,他的心里已是多了一分钦佩与好奇。
    ……
    南方传言中越说越神的吴王,此刻正驻兵于黄邑。
    在占领了漳南之地,命司马卬进军淇水后,他并没有立刻对河内发动大举进攻,而是着手建立一个稳固的粮道。
    漳水南边已经被他搬成了一片无人区,这种做法在阻碍秦军的粮道运输同时,也限制了吴广西攻河内的进度。
    要是前军跑的太快,后面粮食跟不上,就有缺粮之危。
    十几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太多了,所以他得先恢复漳南的运输通道,保障后勤供给后才能考虑下一步的进攻。
    这时候,吴广还想到了另一件事情。
    “齐王无礼,扣押我与陈王的家眷,并吕青、邓说等楚臣。昔日因王离大军当前,难以顾虑,今我已破秦军,还请先生赴齐,为我说得此事。”
    这件事压在吴广心中很久了,若是不尽快解决,他实在无法回到邯郸去见舒姣兄妹以及文姬母女,也对不起那托孤给他的陈胜,更别说这还是他对吕臣等人的承诺。
    面对吴王的任务,这一次蒯彻没有推辞。
    虽然听说齐王的脾气不太好,但这一次他携吴王大胜秦军之威前往齐国,只要齐人尚有一点理智,都不会对他怎么样。
    这就是强权给予他的自信。
    蒯彻拱手道:“君上放心,彻定说得齐王释放君上家眷,不辱使命!”
    说完,蒯彻还看向不远处的李左车,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这几个月的相处,他已经明白了自己在军略上不是这李左车的对手。
    但若论口才,他还是吴王麾下第一人,谁也无法替代。
    比如这前往齐国说齐王的功劳,就没人能于他相争。
    李左车能感受到对方的竞争之意,他倒是没有和蒯彻相争的心思,只微微一笑便看向其他方向。
    蒯彻这才微笑着离去。
    而蒯彻刚走没两日,就有来自河南的使者从白马津渡河北上,一路前来拜见吴广。
    “魏豹?”
    吴广在听闻对方身份后,微微皱眉。
    李左车猜出对方来意,说道:“君上,我听闻魏王被章邯大军围困在临济已有月余,此番魏豹前来,定然是听闻君上击破王离大军后前来求援。”
    救援魏国?
    吴广眯着眼睛。
    他此时刚将王离赶到河内郡,正是要一举西攻,收复河内消灭王离残军的时候。
    此时若是救援魏国,因为章邯的存在,他必定要率主力大军南下,这一来可就失去了消灭王离的机会。
    到底救不救魏国呢?
    在接见魏豹前,吴广心中有些犹豫起来。
    而没过多久,帐外有吴冲进来禀报。
    “君上,张耳将军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