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鬼谷科技
第424章 鬼谷科技
“数芯战略计划”并不是一项短时间内会对外公布的项目,但许青山申请下来的各种资源和项目资金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去向,这样才能对外造成迷惑作用。
所以在实际的树新战略外,科技部为许青山制定了一个用来套壳的“大ai计划”,在名义上是对许青山的团队进行综合性的大量投资来推动以数学为主的基础科学ai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不断的开发能够辅助数学家进行科研工作的ai模型。
听起来是不是没有什么用?
那就没错了,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作为目前全球发展潜力最强的大国,华夏在科研工作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外界密切关注着,国外也一直尝试使用各种各样的力量来对华夏的科技体系进行渗透。
也就是目前许青山并没有把工作转移到兵器研究或者核武器上,否则许青山连出行都需要配备保镖,也不能随意地出现在公众场合,防止被境外势力袭击。
但像许青山这种级别的学者,掌握的是数学和计算机,这两门非常具有可拓展性和应用价值的学科。
他的研究方向不仅只有学术界的同仁们会关注。
就连国外的政府和军方也会提防许青山被华夏政府邀请去进行更加强大的武器开发,或者核心产业突破。
毋庸置疑,芯片产业自然也是核心产业。
而华夏科技部为许青山披上了这一层皮的效果就像是在重要时期宣布多钱在建粒子对撞机上一样。
各方只会觉得牛逼是牛逼,可是也就那样,毕竟这是应用于基础学科的研究而不具备实质性的打击价值。
哪怕让华夏在基础学科上追上了又如何?
他们的导弹又不会因此打得更准更快。
他们的芯片照样要从国外进口。
只要对华夏形成了垄断,那就等于扼住了他们的咽喉。
这一项伟大的计划除了在四月份短暂的开了几次会议之后就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大张旗鼓的操作,许青山也依旧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完成着黎曼猜想的收尾。
只不过或许是因为新得到了院士待遇,刚刚拿到的菲尔兹奖还十分热乎。
国内有一些企业颇为热忱的来到了京城找到了许青山很是大方的“自愿”捐赠了大量的科研基金,和科研资源供许青山的团队使用。
这些企业多多少少都沾点国字号背景。
毕竟要是没有点关系,他们可是连京大的大门都进不来。
像许青山这种级别的团队,可不是什么三教九流的企业,想来投资就能得到允许的。
京城大学划拨给许青山的科技园区目前也用铁皮包围了起来。学生们每天跑步或者去上课的时候,偶尔会路过那一片区,却根本看不到里面在进行着什么样的改造。
只是往往这种时候才能够看得见于国家那种强烈的决心。
时间还没有到盛夏的时节,科技园区就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改造,整栋楼分成了三层进出结构,不知道的还以为许青山要在京城大学的校园内建造一所军事基地。
保密、安全,是这一片科技园区的打造方针。
尽管在人口如此众多的进程,而且还是在人流量不小的京城大学里,打造一座这样的科技园,想要保密到哪里去是不太可能的。
但许青山的计划里本身就需要有多层的套皮来完成遮掩。
华夏斥巨资支持许青山对更加深入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突破,这样的一层皮,或许能够骗得过一些不太懂科研的人,但遇到心思比较重的人,对方就会很容易想到第二层,明白自己这层皮是为了遮掩更加敏感的项目。
而这座科技园区,就是许青山安排的烟雾弹。
当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京大科技园平台也确实会承载部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甚至许青山对国内外的年轻学者们发出邀请的时候,用的也是京大科技园的名义。
但实际上的主体却是许青山这几日让邱静去新注册的一家皮包公司,独立在青山资本之外,叫做鬼谷科技。
单单看名字,谁都看不出来这公司是干什么的。
但许青山很快就赋予了它第一个任务。
许青山开发的qsks,也就是那个目前已经推广到国内外的科算软件,被许青山直接挂到了鬼谷科技的名下。
而鬼谷科技的注册地点则根本不在国内。
在许青山的特意安排一下,自己从小米拿到的一些非财政核算收入,也都用巧立名义,给到鬼谷科技,不管是从什么角度来看,邱静所注册出来的鬼谷科技都很像是许青山的财务转移公司,专门用来进行财税拆解和灰色交易用的。
许青山个人的科技园股份,也被放到了鬼谷科技去。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很容易就能把人绕晕,还不便溯源。
为的,就是之后许青山能更好地完成对外操作,例如绕过一些技术封锁,进行多段式的设备、技术转移,最终把东西运回国内。
也能在实在没法控制局面的时候,把专利风险都推到一个空壳上去。
许青山的计划紧锣密鼓地筹办了起来,只是在热闹的京城之中,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察觉到一股暗流在涌动。
这股暗流正在缓慢地推动着,华夏这个庞然大物往前挪动,有时候往往只需要一个节点推动一步,就会让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质变。
只不过许青山手里的团队可根本不知道许青山在做什么。
毕竟许青山每天还是待在办公室里,不管是研究员还是学生有需求的时候,他都会帮忙指点一下,看起来就像是完全沉浸在数学问题一样,除了偶尔接一接电话出去跟人见个面之外,没有什么异常。
刘若川这大半年的时间也忙得焦头烂额的,实验室里的工作不断地推进着,他们就像是被绑了根胡萝卜在身前的牛马一样,拼了老命的完成这一项又一项的任务,除了过年的那几天稍微放松了一些,其他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
不过实战确实能够带动着科研人员快速的成长。
目前许青山的实验团队里,这些年轻的学者和学生们在许青山大量的项目堆积一下,一个个的学术能力进展的飞快。
且不谈,每个人各自努力拓展出来的钻研领域。
就许青山实验室里这帮学生们写论文期刊的功底,就不是普通研究生能比的。
去年参加了暑期夏令营之后成功的保研到了许青山实验室里的王虹,就是颇有代表性的学生。
这个年龄比许青山还要大上一岁多的女孩,2007年的时候成功地考入了京城大学的地球与空间物理系,随后在大二的时候转系到了数院,今年六月份才算是本科正式毕业。
去年保研夏令营举办的时候,王虹也算是许青山的粉丝,第一时间就报名到了夏令营中,而且在那几百人里脱颖而出,展现出了极高的数学素养。
而在他们同期的学生之中,王虹目前在实验室也是表现最为亮眼的新生。
这个连陈大跃介绍来的陈杲,与王虹相比起来也要稍逊一筹。
不过这也是和年龄有关系,陈杲是94年生的,本身就是早读书,从华科大的少年班转过来的,能够跟得上进度已经很强了,而王虹有着更加扎实的基础。
她也是目前实验室里在能稳定地完成许青山的任务安排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领域的学生。
许青山还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面前的文件,他的办公室门口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请进。”
许青山收起的文件,抬头看了一眼,来人正是王虹。
王虹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样貌平平,但那双眼睛却充满了睿智的闪光。他大大方方地坐到了许青山办公桌前,把自己手里打印出来的文件放在了许青山的桌面上。
“许导,我最近手里的项目完成了,这个是我想要尝试的方向,您有时间方便帮我看一下么?”
王虹盯着许青山,眼神之中充满着热忱。
当然这种眼神之中没有冲刺的什么杂念,哪怕许青山已经是她这辈子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最帅的男人。
不管是从客观的生理学角度来说,还是从学术的智性恋角度来说,许青山就是王虹心目中的完美男人。
但完美归完美,王虹对于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她对许青山并不抱有什么多余的幻想。
而是想更加积极的趁着自己还能在他手里干活的时候,多努力从他这里学习到一些独门秘籍,成为许神坐下最早有成就的弟子之一。
“行,我看一看,你先坐一会儿。”
许青山点头答应了下来,他接过了王虹递过来的资料。
他对于学生向来都是很宽容的,只要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那他们不管想做什么,许青山都举双手支持,甚至他自己有时间的话都会稍微参与一下。
这一点从王隗和薛雪情的身上就能看得出来。
王虹整理出来的资料,许青山并不算很陌生,这是1917年日本数学家挂谷宗一提出的几何测度论难题,人称挂谷猜想,又译kakeya猜想。
这个猜想指的是,在三维空间中转动单位线段覆盖所有方向所需最小体积。
三维kakeya猜想断言,一个包含每个方向上单位长度线段的集合,即kakeya集,在三维空间中必须具有minkowski和hausdorff维度等于三。
这个猜想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和调和分析数论等多个数学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青山对于这个猜想也有些了解。
不过他了解更多的是这个问题的原型,是一个有点搞笑的题目。
一位武士在上厕所时遭到了敌人的袭击,在小小的厕所里箭矢和石头覆盖而来,但他只有一根短棒,为了挡住射击,需要将支点可以变化的短棒旋转一周360°。
但厕所很小,应当使短棒扫过的面积尽可能小。面积可以小到多少?
不得不说,有时候数学问题就是会脱胎于这种看起来很奇怪的问题。
“你想要研究这个?”
许青山随手翻看着这份资料,这个资料和寻常找到的期刊论文并不太相似。
更像是王虹自己综合了许多前人研究总结出来的猜想综述。
能够有这种准备就说明着她并不是抱有一种尝试一下就行的想法在做这件事的,而是有一种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决心。
“对,因为我自己感觉学习下来我对于傅立叶分析方面相对来说比较感兴趣。”
王虹推了推眼镜,轻声细语地说道。
“如果我能成功的解决三维kakeya猜想证明的话,那后续我在研究傅里叶限制性猜想的时候,能够有更好的理论基础。”
王虹并没有避讳许青山,而是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其实更感兴趣的是限制性猜想方面,最近在跟着许导做黎曼猜想的印证流程时,里面有一部分用到了调和分析的新框架,我觉得给了我一些启发。”
王虹又拿了一份文件出来,递给许青山,她先翻了几页,帮忙找好位置。
“这里。”
许青山看向了王虹整理出来的框架方案。
“这个调和分析框架的构件,我就是跟您学习的,我觉得他能够很有效地突破传统傅立叶变换的限制条件。”
“还有您在这部分用到的几何测度论的多维结合方法,我觉得对于解决高维波动方程解的奇点分布问题可能会很有效果,不过这部分我还没有学习到位,有些点没有研究透彻”
虽然王虹是来请教许青山的,但这个时候她讲的兴起,状态颇像是之前的李广直。
许青山一边听一边看,脑袋里一边在演算。
模拟了一阵,他有些惊讶的看了王虹一眼。
“可以啊,你的学术嗅觉还挺敏锐的。”
许青山盖上了资料,看着满脸期待的王虹点了点头。
“我刚刚想了一下,你完全可以去试一试。最近黎曼猜想差不多也到尾声了,你的工作要是还有没做完的,就挪一挪吧,看看在九月份开学之前,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理论基础的部分,没问题的话,九月份正式报道以后,让张珂老师给你做数型检验。”
许青山说道,王虹眼前一亮。
她其实觉得自己过来找许神的行为有些冲动和大胆,可她还是凭借着一股韧劲找了过来。
现在能够得到许青山的当面认可,她的心中无比激动和兴奋。
“好!许导,我一定尽快把项目完成,然后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本章完)
“数芯战略计划”并不是一项短时间内会对外公布的项目,但许青山申请下来的各种资源和项目资金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去向,这样才能对外造成迷惑作用。
所以在实际的树新战略外,科技部为许青山制定了一个用来套壳的“大ai计划”,在名义上是对许青山的团队进行综合性的大量投资来推动以数学为主的基础科学ai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不断的开发能够辅助数学家进行科研工作的ai模型。
听起来是不是没有什么用?
那就没错了,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作为目前全球发展潜力最强的大国,华夏在科研工作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外界密切关注着,国外也一直尝试使用各种各样的力量来对华夏的科技体系进行渗透。
也就是目前许青山并没有把工作转移到兵器研究或者核武器上,否则许青山连出行都需要配备保镖,也不能随意地出现在公众场合,防止被境外势力袭击。
但像许青山这种级别的学者,掌握的是数学和计算机,这两门非常具有可拓展性和应用价值的学科。
他的研究方向不仅只有学术界的同仁们会关注。
就连国外的政府和军方也会提防许青山被华夏政府邀请去进行更加强大的武器开发,或者核心产业突破。
毋庸置疑,芯片产业自然也是核心产业。
而华夏科技部为许青山披上了这一层皮的效果就像是在重要时期宣布多钱在建粒子对撞机上一样。
各方只会觉得牛逼是牛逼,可是也就那样,毕竟这是应用于基础学科的研究而不具备实质性的打击价值。
哪怕让华夏在基础学科上追上了又如何?
他们的导弹又不会因此打得更准更快。
他们的芯片照样要从国外进口。
只要对华夏形成了垄断,那就等于扼住了他们的咽喉。
这一项伟大的计划除了在四月份短暂的开了几次会议之后就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大张旗鼓的操作,许青山也依旧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完成着黎曼猜想的收尾。
只不过或许是因为新得到了院士待遇,刚刚拿到的菲尔兹奖还十分热乎。
国内有一些企业颇为热忱的来到了京城找到了许青山很是大方的“自愿”捐赠了大量的科研基金,和科研资源供许青山的团队使用。
这些企业多多少少都沾点国字号背景。
毕竟要是没有点关系,他们可是连京大的大门都进不来。
像许青山这种级别的团队,可不是什么三教九流的企业,想来投资就能得到允许的。
京城大学划拨给许青山的科技园区目前也用铁皮包围了起来。学生们每天跑步或者去上课的时候,偶尔会路过那一片区,却根本看不到里面在进行着什么样的改造。
只是往往这种时候才能够看得见于国家那种强烈的决心。
时间还没有到盛夏的时节,科技园区就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改造,整栋楼分成了三层进出结构,不知道的还以为许青山要在京城大学的校园内建造一所军事基地。
保密、安全,是这一片科技园区的打造方针。
尽管在人口如此众多的进程,而且还是在人流量不小的京城大学里,打造一座这样的科技园,想要保密到哪里去是不太可能的。
但许青山的计划里本身就需要有多层的套皮来完成遮掩。
华夏斥巨资支持许青山对更加深入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突破,这样的一层皮,或许能够骗得过一些不太懂科研的人,但遇到心思比较重的人,对方就会很容易想到第二层,明白自己这层皮是为了遮掩更加敏感的项目。
而这座科技园区,就是许青山安排的烟雾弹。
当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京大科技园平台也确实会承载部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甚至许青山对国内外的年轻学者们发出邀请的时候,用的也是京大科技园的名义。
但实际上的主体却是许青山这几日让邱静去新注册的一家皮包公司,独立在青山资本之外,叫做鬼谷科技。
单单看名字,谁都看不出来这公司是干什么的。
但许青山很快就赋予了它第一个任务。
许青山开发的qsks,也就是那个目前已经推广到国内外的科算软件,被许青山直接挂到了鬼谷科技的名下。
而鬼谷科技的注册地点则根本不在国内。
在许青山的特意安排一下,自己从小米拿到的一些非财政核算收入,也都用巧立名义,给到鬼谷科技,不管是从什么角度来看,邱静所注册出来的鬼谷科技都很像是许青山的财务转移公司,专门用来进行财税拆解和灰色交易用的。
许青山个人的科技园股份,也被放到了鬼谷科技去。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很容易就能把人绕晕,还不便溯源。
为的,就是之后许青山能更好地完成对外操作,例如绕过一些技术封锁,进行多段式的设备、技术转移,最终把东西运回国内。
也能在实在没法控制局面的时候,把专利风险都推到一个空壳上去。
许青山的计划紧锣密鼓地筹办了起来,只是在热闹的京城之中,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察觉到一股暗流在涌动。
这股暗流正在缓慢地推动着,华夏这个庞然大物往前挪动,有时候往往只需要一个节点推动一步,就会让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质变。
只不过许青山手里的团队可根本不知道许青山在做什么。
毕竟许青山每天还是待在办公室里,不管是研究员还是学生有需求的时候,他都会帮忙指点一下,看起来就像是完全沉浸在数学问题一样,除了偶尔接一接电话出去跟人见个面之外,没有什么异常。
刘若川这大半年的时间也忙得焦头烂额的,实验室里的工作不断地推进着,他们就像是被绑了根胡萝卜在身前的牛马一样,拼了老命的完成这一项又一项的任务,除了过年的那几天稍微放松了一些,其他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
不过实战确实能够带动着科研人员快速的成长。
目前许青山的实验团队里,这些年轻的学者和学生们在许青山大量的项目堆积一下,一个个的学术能力进展的飞快。
且不谈,每个人各自努力拓展出来的钻研领域。
就许青山实验室里这帮学生们写论文期刊的功底,就不是普通研究生能比的。
去年参加了暑期夏令营之后成功的保研到了许青山实验室里的王虹,就是颇有代表性的学生。
这个年龄比许青山还要大上一岁多的女孩,2007年的时候成功地考入了京城大学的地球与空间物理系,随后在大二的时候转系到了数院,今年六月份才算是本科正式毕业。
去年保研夏令营举办的时候,王虹也算是许青山的粉丝,第一时间就报名到了夏令营中,而且在那几百人里脱颖而出,展现出了极高的数学素养。
而在他们同期的学生之中,王虹目前在实验室也是表现最为亮眼的新生。
这个连陈大跃介绍来的陈杲,与王虹相比起来也要稍逊一筹。
不过这也是和年龄有关系,陈杲是94年生的,本身就是早读书,从华科大的少年班转过来的,能够跟得上进度已经很强了,而王虹有着更加扎实的基础。
她也是目前实验室里在能稳定地完成许青山的任务安排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领域的学生。
许青山还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面前的文件,他的办公室门口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请进。”
许青山收起的文件,抬头看了一眼,来人正是王虹。
王虹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样貌平平,但那双眼睛却充满了睿智的闪光。他大大方方地坐到了许青山办公桌前,把自己手里打印出来的文件放在了许青山的桌面上。
“许导,我最近手里的项目完成了,这个是我想要尝试的方向,您有时间方便帮我看一下么?”
王虹盯着许青山,眼神之中充满着热忱。
当然这种眼神之中没有冲刺的什么杂念,哪怕许青山已经是她这辈子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最帅的男人。
不管是从客观的生理学角度来说,还是从学术的智性恋角度来说,许青山就是王虹心目中的完美男人。
但完美归完美,王虹对于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她对许青山并不抱有什么多余的幻想。
而是想更加积极的趁着自己还能在他手里干活的时候,多努力从他这里学习到一些独门秘籍,成为许神坐下最早有成就的弟子之一。
“行,我看一看,你先坐一会儿。”
许青山点头答应了下来,他接过了王虹递过来的资料。
他对于学生向来都是很宽容的,只要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那他们不管想做什么,许青山都举双手支持,甚至他自己有时间的话都会稍微参与一下。
这一点从王隗和薛雪情的身上就能看得出来。
王虹整理出来的资料,许青山并不算很陌生,这是1917年日本数学家挂谷宗一提出的几何测度论难题,人称挂谷猜想,又译kakeya猜想。
这个猜想指的是,在三维空间中转动单位线段覆盖所有方向所需最小体积。
三维kakeya猜想断言,一个包含每个方向上单位长度线段的集合,即kakeya集,在三维空间中必须具有minkowski和hausdorff维度等于三。
这个猜想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和调和分析数论等多个数学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青山对于这个猜想也有些了解。
不过他了解更多的是这个问题的原型,是一个有点搞笑的题目。
一位武士在上厕所时遭到了敌人的袭击,在小小的厕所里箭矢和石头覆盖而来,但他只有一根短棒,为了挡住射击,需要将支点可以变化的短棒旋转一周360°。
但厕所很小,应当使短棒扫过的面积尽可能小。面积可以小到多少?
不得不说,有时候数学问题就是会脱胎于这种看起来很奇怪的问题。
“你想要研究这个?”
许青山随手翻看着这份资料,这个资料和寻常找到的期刊论文并不太相似。
更像是王虹自己综合了许多前人研究总结出来的猜想综述。
能够有这种准备就说明着她并不是抱有一种尝试一下就行的想法在做这件事的,而是有一种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决心。
“对,因为我自己感觉学习下来我对于傅立叶分析方面相对来说比较感兴趣。”
王虹推了推眼镜,轻声细语地说道。
“如果我能成功的解决三维kakeya猜想证明的话,那后续我在研究傅里叶限制性猜想的时候,能够有更好的理论基础。”
王虹并没有避讳许青山,而是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其实更感兴趣的是限制性猜想方面,最近在跟着许导做黎曼猜想的印证流程时,里面有一部分用到了调和分析的新框架,我觉得给了我一些启发。”
王虹又拿了一份文件出来,递给许青山,她先翻了几页,帮忙找好位置。
“这里。”
许青山看向了王虹整理出来的框架方案。
“这个调和分析框架的构件,我就是跟您学习的,我觉得他能够很有效地突破传统傅立叶变换的限制条件。”
“还有您在这部分用到的几何测度论的多维结合方法,我觉得对于解决高维波动方程解的奇点分布问题可能会很有效果,不过这部分我还没有学习到位,有些点没有研究透彻”
虽然王虹是来请教许青山的,但这个时候她讲的兴起,状态颇像是之前的李广直。
许青山一边听一边看,脑袋里一边在演算。
模拟了一阵,他有些惊讶的看了王虹一眼。
“可以啊,你的学术嗅觉还挺敏锐的。”
许青山盖上了资料,看着满脸期待的王虹点了点头。
“我刚刚想了一下,你完全可以去试一试。最近黎曼猜想差不多也到尾声了,你的工作要是还有没做完的,就挪一挪吧,看看在九月份开学之前,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理论基础的部分,没问题的话,九月份正式报道以后,让张珂老师给你做数型检验。”
许青山说道,王虹眼前一亮。
她其实觉得自己过来找许神的行为有些冲动和大胆,可她还是凭借着一股韧劲找了过来。
现在能够得到许青山的当面认可,她的心中无比激动和兴奋。
“好!许导,我一定尽快把项目完成,然后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