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第318章 震撼人心的《挪威的森林》(下午还有一更)

    第318章 震撼人心的《挪威的森林》(下午还有一更)
    不靠谱的团鬼士郎终于靠谱了一回。
    岩井俊二接过《文艺》,连忙拉着他往附近的高档咖啡馆跑去——
    那些便利店、公园长椅、kfc等都已经人山人海,全是手里捧着《文艺》,开始迫不及待阅读的读者们。
    两人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下,撕开透明书封,翻看起《文艺》。
    在《挪威的森林》前的小说被岩井俊二全部略过,他现在满脑子只有北川老师的这部全新“北川秀风”力作!
    这一次,北川老师又难得亲自写了一次小说序言。
    在序言里,他简单回顾了自己从1995年3月起的文学创作之旅。
    从青春三部曲的《且听风吟》开始,到现在的这本《挪威的森林》。
    两年零七个月时间,北川老师一共写了十五本完结小说,手上还有两本正在连载的小说,以及三部电视剧剧本。
    这些文字作品的总字数加起来已经超过300万字,大部分的日本文学家终其一生都没法写到他一半的字数!
    看到这里,岩井俊二和周边的读者们有种热泪盈眶,唏嘘不已的感觉。
    原来不知不觉中,北川老师已然给大家带来了那么多经典的作品!
    其实这事北川秀自己觉得没什么好吹嘘的。
    第一,他是靠文抄写出的这些作品,这过程中所需要的构思、脑力、精气神比原著作者们少得多。
    第二,一年150万字,放在后世隔壁的网络文学圈子里,就只是一个合格的全勤写手罢了。
    据说那个变态云集的圈子里,一年写个六七百万,乃至八九百万字的作者都大有人在!
    要是他们穿越到这个日本,还不得一年就搬空世界文学的所有名著啊?
    但这事在岩井俊二等读者眼里,简直就是神迹!
    按照这个速度写下去,估计等北川老师到谷崎一郎的年纪,他一个人的作品字数得比日本文学历史上所有“天下一品”加起来的总字数还多!
    这还是人么?!
    回顾完过往经历,奖项荣誉后,北川秀又提到了这次写《挪威的森林》的初衷,以及内心的惶恐不安。
    他希望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读者们。
    不想因为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后,就像某些老前辈那样,固步自封,不再前进。
    所以他病倒了,差点人都走了。
    字里行间,河田莉子所需求的那种病弱美少年文学家的味道呼之欲出,令人心疼。
    “.所幸,到了这一步,还有你们陪着我。
    是你们给予的精神力量让我走到了现在。
    因此我恳求大家,现在,以后,乃至遥远的未来,都请一直陪伴我走到最后吧!”
    读完序言的最后一句话,岩井俊二又抹了一把眼泪。
    一个三四十岁的大男人掉泪的情况很少,但北川老师的肺腑之言实在太过感人。
    看着他的文学创作经历,岩井俊二便想起了自己的人生。
    从毕业的无所适从,到加入日活的信心满满,又到碌碌无为的前三年。
    要不是那天在讲谈社见到北川老师,得到了他的指点,也许他的人生现在还是一团糟。
    回顾往昔,岩井俊二也是无限感慨。
    北川秀的序言也戳到了无数人的心坎里。
    因此只是这煽情的几百字,就让读者们迅速起了哀伤悲悯的情绪。
    随后岩井俊二调整了下心情,继续翻页。
    入眼的是第一章的章节名《永远记得我》。
    这好像是北川老师对序言的总结,又好像是他病倒时想对读者们说的话。
    “我今年三十七岁。现在,我正坐在波音七四七的机舱里。这架硕大无比的飞机正穿过厚厚的乌云层往下俯冲,准备降落在汉堡机场.”
    岩井俊二读着开头,渐渐沉浸到了小说故事里。
    剧情的开篇采用了北川老师很少用的倒叙手法,以37岁的渡边彻坐飞机来到德国汉堡机场开始。
    在悠扬的《挪威的森林》曲调中,渡边彻回忆起了直子。
    在只有几百字的简短回忆中,直子跳脱有趣,又有些神经质的性格跃然纸上。
    “我希望你永远记得我。永远记得我这个人,我曾经在你身边。”
    “我当然会永远记得。”
    “你真的会永远记得我?”直子轻声问道。
    “永远记得。”渡边彻回答道,“我怎么忘得了?”
    想到这儿,渡边彻就觉得非常难过。
    因为直子从来不曾真正的爱过他。
    这一章的末尾,渡边彻从回忆里抽身而出,脑海里盘旋的是他和直子最后的对话。
    原来“永远记得我”是这个意思。
    岩井俊二读着读着,再次泪流满面。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那句“因为直子从来不曾真正的爱过他”时,无数的记忆就如潮水般翻涌而来,令他难以呼吸。
    他的脑海里也曾有过类似的故事,只是那时还模糊不清。
    现在看过北川老师的新书,那些模糊的情节似乎渐渐清晰了起来。
    《挪威的森林》这一期一共连载了五章,他迫不及待地翻到了第二章,然后被章节名吓了一跳!
    第二章《好友之死》。
    渡边彻回忆起二十多年前他在东京都读书的日子。
    那是他第一次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一切是那么的陌生,一切又是那么的有趣。
    他的室友水月被他称为“突击队”,因为水月非常爱干净,甚至连宿舍的窗户都要拆下来清洗一遍。
    这种喜欢“全面清理”的个性类似德国某美术生的部队,因此就有了“突击队”的外号。
    水月和直子成了情侣,而渡边彻则成了他们中间的那个“第三者”。
    这就是当代年轻人里最容易看到的“三角恋关系”。
    在日本的高中生群体里尤为常见。不过真正把它放到文娱作品里的第一人,就是村上春树。
    后来的无数作品也深受《挪威的森林》的影响。
    那些作品里,有时候是两女一男(白色相簿2),有时候是两男一女(学园默示录),也有两男多女的变种(龙与虎).
    这样的男女关系,在《东爱》和《悠长假期》里也有体现。
    因此看到这儿,岩井俊二就觉得一股“北川秀风”扑面而来。
    这比看晦涩难懂的《奇鸟形状录》,宏大但繁琐的《追忆似水年华》,精彩却无比哀伤的《百年孤独》要舒畅的多!
    倒不是说《挪威的森林》比它们更好,而是那股熟悉的味道,是北川秀死忠书粉们最喜欢的东西。
    三人行的故事持续了一整个高中。
    虽然北川老师没怎么描述他们的高中生活,但岩井俊二能明显觉察到渡边彻对直子的异样情愫。
    只是看到这里前,他都没想到,原来开头和渡边彻依依不舍的直子,竟然曾经是他最好死党的女友!
    “这还真是够‘高中生’的!”团鬼士郎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他也写过很多类似的“胃疼”剧情,但和北川老师三言两语就勾勒出的味道比起来,完全不如。
    然后,木月死了。
    在五月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刚吃完中饭,木月邀请渡边彻一起去玩撞球。
    第一局渡边彻赢得相当轻松,木月便突然认真了起来,赢了其余三局。
    按照事先的约定,渡边彻付了钱。
    令他惊奇的是,打球的时候,一向嘴碎的“突击队”竟然一句玩笑话都没说。
    “你今天怎么这么严肃呢?”渡边彻问道。
    “只有今天,我不想输给你!”木月满足地笑道。
    就在当天晚上,木月被发现死在家中的车库里。
    他将橡皮管接到n360的排气管上,再用橡胶胶带封死窗口,然后便发动引擎。
    渡边彻不知道究竟了多久时间他才死去。
    总之,一直等到他的双亲探过亲戚的病回家,将车库门打开放车子时,才发现他早已气绝。
    当时车上的收音机还开着,雨刷上夹着一纸加油站的收据。
    没有遗书,也想不出他的动机。
    由于渡边彻是最后一个见到他的人,警察便把他调去问话。
    警官对他们两人似乎都没有好印象,大概是觉得翘课去玩撞球的高中生会闹自杀,根本不足为奇!
    结果木月的死就只在报上登了个小方块,事情便草草结束了。
    那辆红色的n360后来很快就被木月的父母处理掉了。
    而木月在教室里的座位上则被放了一束白,是他曾经活过的证明。
    这突如其来的人物死亡让岩井俊二有点懵,但看着看着,又觉得北川老师的这一手设计实在精彩。
    而在第二章的末尾,熟悉的北川风格议论“死亡”的经典语句也出来了。
    “死不是生的对立,而是它的一部分。
    将它替换成文字就显得俗气多了,但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我所感受到的并不是文字,而是一种空气的凝块。
    死,它存在于文字里,存在于撞球台上面四个并排的红、白色球里。
    我们一边慢慢地将它吸进肺里,像是吸细小的灰尘一般,一边过活。
    在那之前,我将死看成是一种和生完全迥异的东西。
    我一直觉得这是最合乎逻辑的思考方式。
    生在这头,死在那头。
    而我是在这头,不是那头。”
    “这段描述实在太经典了!一定会被无数人作为座右铭刻下!”
    岩井俊二整个人都快站起来了。
    高档咖啡馆里也有不少人在急促呼吸的阅读着《挪威的森林》。
    他们也被北川秀所描述的生死观感染。
    压抑而悲伤的氛围弥漫开来,让人无法呼吸。
    只是两章内容,其展现出来的高质量就让岩井俊二叹为观止。
    而同一时间,有关《挪威的森林》所展现的“物哀死亡之美”,宛如吹拂过大地的春风般,在日本各地发芽新生。
    第二章的最后一段,尤为动人。
    渡边彻的生死观,在木月的自杀后彻底崩塌。
    “.然而自从木月自杀的那个晚上开始,我无法再把生死看得那么单纯。
    死已经不再是生的对立面。
    死早已存在于我的身体,任我一再努力,我还是无法忘掉。”
    “因为在五月的那个夜里,禁锢了木月的死,也同时禁锢了我。
    我就这样,一边感受空气里死亡的凝块,一边度过了我十八岁那年的春天。”
    10月18日当天下午。
    台北某小破楼内。
    后来因一句“你说”的梗火遍全网的吴俊霖此时还只有二十九岁。
    他的事业在上升期时被卡住了,缩在阁楼好几天的他正为新专辑苦恼。
    就在他烦闷之际,朋友送来的一本日文杂志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