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110

    誉王直言招揽的时候,梅长苏是惊讶的。虽然在他计划中早晚有这样一天,可是却提早了八年。
    况且他对于朝中局势判断有误,昨夜已经加派了人手入金陵调查,此时局势尚未明朗,不宜有任何动作。因此纵使誉王一脸真诚,梅长苏依然浅笑着推拒道:“承蒙殿下抬爱,我只是一介江湖布衣,闲云野鹤的没规矩惯了,恐难以担当殿下幕僚之任。况且殿下素来贤名在外,定能吸引单特孑立之谋臣伴您左右。”
    “谋臣?您误会了”,景桓错愕一瞬,笑着解释道,“我与先生深谈过,即知先生经世之才,怎会只以谋士待之。此次请先生出山,是想您以客卿之身入仕,不求先生力挽狂澜,也可为我大梁官场添一抹清风。”
    梅长苏这回是真的怔忪许久,他说不清楚心中是什么感觉,有怀疑,有惊讶,有惊喜,有欣慰,甚至……还有一瞬间的动容。
    但他并未表露分毫,只是笑着问道:“殿下何出此言,如今官场有何不妥吗?”
    景桓听后苦笑道:“如今大梁朝局看似平静,朝中六部官员或是沉迷党争,为了排除异己不择手段,或是尸位素餐,为了权势利益倾轧百姓。虽说朝臣的存在是为了协助君上治理天下,然,君者,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如今朝中,坦诚待人被视为天真,不谋心机被视为幼稚,世风如此,先生认为,何人之过?”
    此话一出,四座皆静,虽然屋中对坐的只有景桓与梅长苏两个,但除去屋顶的飞流不说,一左一右立在门口的黎刚与甄平对视了一眼,都默默向更远处退了些。
    “誉王殿下……”,梅长苏压了压神色,不让自己心中情绪泄出分毫,“您作为儿子,也是臣子,公然指责君父的过失,还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先生虽身处江湖,见证朝中阴诡龌龊之事想来比我更多,当知我此言何意。”
    誉王的确是真心实意的邀请他出仕,否则他不会说出如此狂悖的言论,对于他的诚意,梅长苏已经确认,可对于他的动机……梅长苏抬起头,问道:“既如此厌恶党争,殿下为何主动参与进党争之中呢?”
    见梅长苏主动问起,就证明此事有了可商量的余地,景桓连忙摆正身体,做出与他郑重对谈的架势道:“先生认为,党争为何?”
    “在朝为官者,为争取个人或共同的利益而互相对立,即为党争。”
    “是的,党争将在朝为官者分成了不同的阵营,让他们不再专心做事,反而是为了个人或集体的利益一味勾心斗角,放眼望去,各朝各代的朝局情势发展都与党争有关。党争为朝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只要略读史书就能知之一二,然,为何历朝历代、数位千古明君都没能制止。”
    梅长苏眼皮轻跳,对他接下来要说的话似有所感。
    “既然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党争都屡见不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景桓正肃道,“党争有它存在的必要,不论是对王朝来说,还是对一个君主来说。党争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不是我不想为之付出努力,而是从史书上看,这是一个已知的既定事实,所以,既然无法将党争从一个王朝的底色中剜去,那么不如利用它。”
    梅长苏的手下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布料,对于朝中局势的疑惑在此刻迎刃而解。
    “所以,殿下这些年所做的,就是在利用党争。”
    景桓点点头,道:“是的。正如先生所说,党争的本质是在朝为官者,为争取个人或共同的利益而互相对立,那么在对立时,彼此清除掉那些不好的部分,留下好的部分,这是党争的‘争’中带来的益处;当党争的两端缓慢而有序的平衡发展,彼此之间互为制衡,解决了外戚专权,这是党争的‘党’中带来的益处。”
    梅长苏喉咙艰涩,他看着誉王良久,才幽幽道:“这很难,利用党争来肃清朝堂,犹如于山峦之上落足于细枝,稍有不慎就会引得朝局混乱,国家动荡。”
    “我知道,这只是应时之策,关键在于解源头之浊”,景桓抬起头,郑重看向梅长苏,“先生可明白我的意思?”
    滴答——
    一滴雨水顺着瓦片滑落,敲打在窗沿之上,一滴,两滴,叁叁两两的雨滴砸向地面,不出一会儿就掀起一片水雾。
    “殿下有宏图壮志。”
    “是。”
    梅长苏任凭雨声响了许久,景桓也安静的坐在他对面,并未开口催促。
    思考良久,他还是摇摇头,道:“人心善变,殿下此刻少年意气,为了整肃朝堂风气如此坚定,但世事无常,不论是在通往帝王之位上迷了心智,或是因着前路艰难而退却,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殿下,世上有许多满口为了清明与理想甘愿赴死的人,心生壮志时,他们的热血与真诚并不作伪,只是难以坚持罢了。”
    景桓低垂下头思考一瞬,再抬头时,眼底已做好了决定。
    “我有必得登上那个位子才能办到的事,有必得站在最高位才能重拾的旧案,有必得堂堂正正、名正言顺的登上至尊之位才能揭开的真相。”
    在梅长苏震耳欲聋的心跳声中,萧景桓忽然站起了身。
    “我有非登帝位不可的理由,我要得到这个至尊之位,为了我,为了所有人。”
    他向旁迈出一步,掀袍伏地,行了一个结结实实的文人之礼。
    “请先生助我。”
    萧景桓以头伏地,久久没有抬头。梅长苏看着他良久,终于,撑着桌面勉强站了起来,同他一样行了一套大礼,以头伏地。
    “谨遵殿下之命。”